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她偷偷的抹眼泪儿。
那年我四岁,只清晰的记下了当年的这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爸爸没有喝酒,爸爸和妈妈说,“我保证你们不会再看到我醉酒了!”
长大以后才知道,爸爸那次喝多了是有原因的。
爸爸阶级成分高,在1966年,他40岁的时候,被下放回农村老家,戴着地主的帽子。成为了被管制对象。被分配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
爸爸北京初中毕业后到学校任教、当校长,后来辞职,做生意,被骗后损失惨重,后来进了工厂成为一名正式工人,从来没有当过农民,哪里会干农活啊!
嘲笑,讥笑,谩骂,毒打!
据说我出生的那天,他戴着高高的帽子,正被红小兵游斗。
对于这段经历,老人家现在经常笑着说,“我坐过你们都没有坐过的土飞机(后面两人将前面押送的人反剪双手,按住头,向下俯冲)”
爸爸醉酒那天,队里以庆丰收的名义,破例留下爸爸一起和村民们喝酒。其实他们无非就是想找个乐子!目的和心理如同红楼梦中给刘姥姥灌酒是一个套路。
所不同的只是方向反了,刘姥姥被贵族嘲笑,爸爸被村民们捉弄。
居高临下看表演是他们共同的乐趣。
刘姥姥被捉弄,鸳鸯还提前和丑角儿进行了沟通,刘姥姥主观上还算愿意。
曾经的地主小崽子,如今要看我贫下中农的脸色了!
爸爸怎能不知道加给他的这份屈辱。可是,为了家庭,为了生存,他必须装作不懂,高高兴兴的表演,博得看客的嘲弄。
人生如戏!
红楼梦的故事爸爸每天都在给我们讲,他却如同刘姥姥一样,真的醉了!到处找厕所,呕吐,用本色的醉酒满足了观赏者变态的心理需求,默默吞下了这颗苦果。
他内心的凄苦只有自己清楚。
酒不醉人人自醉!
此后,他受到的体罚明显减少了。
这件事当时在妈妈眼里,不愿意让爸爸低下高傲的头,受到愚弄、嘲笑、伤害。以为爸爸没出息,贪人家的酒喝。
他们经过充分的沟通之后,这次争吵没有产生其他严重后果。
妈妈抱着爸爸的头哭了。
再次见到爸爸喝酒偏高是我女儿满月时,那天岳父也来了,亲家开怀畅饮,两位老人喝了一瓶白酒,聊的海阔天空。那时我第二次戒酒,没有陪两位老人,那年老爷子虚岁70,岳父59岁。
到现在爸爸高兴的时候喝上半两的一小杯,而我们也不敢再提“三大碗”这段伤心的往事!
比起爸爸的超级自律,我惭愧的无地自容。
我并没有吸取爸爸醉酒的教训,多次醉酒,夜半回家,胡言乱语。在孩子面前留下了醉鬼的形象,直到去年九月,下决心戒酒,现在滴酒未沾!
妈妈还一如既往的唠叨爸爸,爸爸对此全部报之以微笑。
爸爸告诉我们:“家里的事情,除了原则问题,其他的必须都要听老婆的。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出现什么原则问题,所以,就都听你妈的了”。
舅舅、舅妈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劝妈妈少说爸爸几句,每每此时,爸爸总会主动出来,笑呵呵的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种关心。”
篇三:龙游花丛1154章宋素云 美人录叶天云和他母亲 花都聚美龙尽欢全文
80年代初,半截河村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还是托人从香港买的,舶来品。很多人不知道这玩意叫啥或者忘了,就自个给他起个名——能看戏的收音机或是放电影的木匣子;很多人惊讶:鞋盒大不了多少的木匣子,里面的电影咋总也放不完?有人就撇着嘴说“土帽了不是?肯定是村长提前把电影带子装里面了,经常换!”众人点头,“还是村长厉害!”
白天,小孩上学,大人下地,没人看电视,电视台也几乎不放节目。到了傍晚,队院里,高高的天线就会发出看不见的魔咒,召唤人们,来呀来呀。人们三五成群往大队走,“二爷吃了?”“嗯!”“看木匣子去?”“嗯……”边聊边加快脚步,生怕占不到前排。到了大队,人又很多。好像,你去的再早,都有比你更早的。
院子里没有凳子,人都站着。直挤的有人喊“后面别挤了,鞋掉了,鞋掉了……”院外的就喊“鞋在这呢!出来我给你。”“想的美,鞋不要了,俺也不出去。”秀河片,十几村,这是第一块电视。近的远的都跑来看,爬墙上树,看不见,听声也高兴。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