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所不知,小女本是京城柳员外家的千金,家父在我及笄之年将我许配给了城里的叶家少爷,我与叶少自小相识,柳家与叶家又世代交好,这本是一桩美满的婚事。可怎料我与他成婚不久,边塞战事又起,叶家以武立业,承蒙朝廷恩惠,他身为长子又怎能不为国出力。那日夜晚他对我说:你放心,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的,到时候我加人进爵,封侯拜相,定许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美满。
可这一等,就是四年,我于碧玉之年嫁给了他,如今已经二十了,我什么都不想要了,只希望他在那边依旧安好,能快点回来。去年我本想出关探望,可这边关又岂是能随意进出的,我于是想,就在这边关外等他回来,我将家里的所有积蓄拿出在这颗大柳旁建了这“望夫楼”,这柳与我投缘,我给它取名为“盼叶柳”,柳边的水也不知它叫什么,只是听来这里送君出征的妇女们都叫它“思君河”。这么多年了,这些天听说战事已经快结束了,想必他也应该快回来了吧!我就在这关外等他,他回来后定一眼就能看到我了。
听她讲了这么多,他也不免为她感到心寒,这些年边塞战事之紧,也不知她的夫君还是否在人事。唉!真是国之不幸,普天之下,不知还有多少个像她这样在家里独守空房,日日夜夜等着自己丈夫归来的女子。他安慰道:“战事已经结束了,你夫君怕是这几天就要回来了”。她早已泣不成声,低头掩面道:“应是快了吧!小女子先告退了”。于是低声走了出去。
那夜,他没有吃那盘点心,他内心有一种克制不住的悲痛,丈夫出征,那女子是何等的思念,这样的生活,不知还有多少家庭仍在经历着。他坐立难安,拿出了自带的笔墨,在纸张留了一段诗,属上名,盖上章,留了些住店的银两,入睡了。也许并没有睡好,第二天天未明,就启程走了。
第二日早上,她起来做好了早点给他拿去,敲门未应,推门未见,应是走了。她看见了桌上的那张纸,拿来细看,上面是这样写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面有个人印,署名王少伯。她不免心头一惊,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字少伯)。真没想到自己会有幸和这位大诗人诉说自己的苦衷,她看着这首诗,不免有些心痛,这就像是她自己的经历啊!她又望了望窗外,这时候初升的太阳已经将思君河的水照得通红,微风吹着叶柳呼呼作响,她想,自己的丈夫应该就快回来了吧!
没有人知道她的丈夫回来了没有,但那首诗,从此传了下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