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花奶和狗儿坐在文昌宫门口的大树下挑拣苦菜,花奶边挑拣边哼着文昌宫小学编的歌谣:“浅草色儿青,操场地儿平,校旗国旗高高升。天空云儿轻,外面风儿清,今日天气分外晴。地上鸟儿鸣,花坛花儿馨。校园环境美又新。读的书儿多,唱的歌儿新,做做游戏长精神。”阳光透过树枝,洒在花奶和狗儿的身上,泛着淡淡的白光。
狗儿听着花奶唱的曲,觉得很好听,就和花奶一同唱起来。想起花奶早晨说的话,狗儿又开始想念爸爸妈妈了,想着想着,就伏在石条上睡着了。狗儿做了一个梦,梦到爸爸妈妈都回了家。爸爸给他带回一面铮铮亮的铜锣,妈妈给他做了一碗白米饭。爸爸妈妈左一声又一声地喊着“狗儿”。狗儿在梦中笑了。太阳光温柔地抚摸着他,四围一片祥和。
狗儿醒来时已近黄昏。狗儿忽然想起家里的破窗户,他觉得自己应该把窗户修补一下,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能让他们夜里冻着了。可是家里没有那么大的纸张,怎么办呢?狗儿抬头看见文昌宫院子的一角堆放有很多细竹条,就想起爸爸曾经把竹条用麻绳编制成竹排样,当作猪圈门的事情。狗儿把一小捆竹条拖回家,然后在家里找出一些麻绳,努力地把这些竹条拼接成一排“窗帘”摆放在窗口。做完这些事,狗儿很开心。“我要在家里等着爸爸妈妈回来。”狗儿大声地对自己说。
转眼一年过去了,狗儿的爸爸妈妈一直没回来过。狗儿听花奶说,爸爸妈妈随大部队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狗儿相信花奶的话,相信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回来。
狗儿一直跟随着花奶。春天,他们一起去挖苦菜。夏天,他们一起去摘莲蓬,下河摸鱼。秋天,他们一起去拾荒,捡别人家遗留在田里地里的粮食。家里实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花奶就带着狗儿去讨饭。
狗儿跟着花奶走遍了黄安县的大街小巷,村村落落。他看到人们的日子都难过,穷困不说,还经常被国民當拉去挖战壕、修碉堡。河边的树,庙宇围墙的砖块都变成了建筑碉堡上的材料。花奶的腰弯了,头发更白了。花奶告诉狗儿,只有红军才是我们自己的队伍。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支持红军,拥护红军。狗儿点点头,记下了。
有一次,狗儿和花奶讨饭到一个村路口,看到国民當军队从七里坪出发去河南光山围剿,花奶知道红军住在那里,就赶紧抄小道跑去通风报信。山里的路很难走,花奶是小脚根本就走不快,遇到下坡路,狗儿就抱着花奶往下滚。当他们将消息送到红军驻地,村民们成功转移后,狗儿听到了不远处的枪声。
狗儿看到红军队伍里有很多比他大一点的孩子,有的手里拿着一面铜锣,有的手持一杆红缨枪,帮助群众转移,羡慕得不得了。在回家的路上,狗儿心里盘算着也要给自己做一杆红缨枪。
也许等我做好了红缨枪,爸爸妈妈就回来了。这样想着的时候,狗儿的脚步更欢快了。
这一年,狗儿十岁。
篇二:东北大坑陈二狗他娘 东北大坑狗儿娘0一63 东北大坑狗子和娘睡全文
立秋了。
孩子要上学去。头几天,大人带着去报了名。扯块红布做个褂子,红布上有银丝丝,星星洒洒的。扯块蓝布做条裤子,缝上裤鼻儿穿腰带,不要松紧带。剩的布拼成个花书包,红条条蓝条条。穿上新衣服,大人教孩子系腰带,一教就会。挎上新书包,穿上新鞋子,条绒鞋面没绣花。头发上再给别个花卡子。孩子高兴地转圈子:“噢噢,上学喽。”狗儿也跟着转圈子。“闺女长大了,上学学认字,学规矩,听老师的话,可不能丢了脸。”大人拉着手腕子嘱咐来嘱咐去。“好好带着妹妹。”哥哥应一声嗯。
哥哥牵着妹妹的手出门去,妹妹一蹦一跳,哥哥嫌烦,出了门便撒了手。狗儿紧跟着。孩子停下:“不许去,老师不让带狗。”狗儿停下来。孩子继续走,狗儿跟上去。孩子对着狗儿大声吼:“不——许——去!不许去不许去!”孩子两手叉腰“哼!”,眼珠子瞪得溜圆儿。狗儿望着孩子,溜溜地坐下来。僵持了一下下,孩子又走,狗儿又跟。孩子急得大哭。哥哥返回来,拾起一块石头就扔,砸准了狗儿。“嗷——”狗儿蹦开了去,呜呜着。又拾起一块扔了去,没砸中,狗儿又吓了一跳。“看你还敢跟着,看你还敢跟着,砸不死你。”再捡起一块,再扔,都没砸中。狗儿不跟了。哥哥牵起妹妹的手:“快点快点,要晚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