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工了,条框装的满满的,大豆和花生,饱满饱满的,鼠贼也会挑。运回家去,晒干碾碎了喂鸡吃,人是不吃的。狗儿忙活了半天给鸡们挣回了几天的伙食,鸡也不领情,反正是主人喂的。
晚饭后,天要擦黑了,鸡上树了,猪在圈里打呼。大人看看狗肚子,瘪的有点厉害,打点剩的猪食,汤汤水水的没什么干货。盆一放下,狗儿扑上来,哐哧哐哧,盆底一会儿见光了,舔的那个干净,肚子这回溜圆儿了!
白天,乡亲们常来常往的,狗儿也都熟了,来了人先“呜”一声冲到墙头看看是谁。不再叫了,大人便知是熟人来了。若是汪汪起来,那就是生人。要是熟人很熟,狗儿还摇着尾巴把他引领到屋里来。那时乡里民风淳朴,只几个小贼,不过是摸鸡贼,大家都知道是谁。有不客气的,白天见着鸡贼在自家附近转悠还会调侃:“你这是来踩点还是怎么滴?准备晚上摸谁家呀?你来我家我把你腿砸断啊。”狗儿可不客气,鸡贼就是鸡贼,白天晚上见着就汪汪着扑上去。鸡贼可不敢来狗儿的家。
冬日里无聊,老人和孩子最闲,贴墙边晒日头,暖熏熏的,狗儿在脚边酣睡。大年三十晚上,每人发颗糖,都嚼嚼,来年日子甜!狗儿也来一颗,刚扔地上就下肚了,真是狗肚子。
鞭炮声里,大人在包饺子,老人抱着孩子讲故事,狗儿偎在火炉边,头枕爪上,眯着眼。“别出去啊,今天炮响。出去了你可就回不来了。”大人进进出出都要嘱咐一遍狗儿。狗儿抬下眼皮,甩下尾巴。然后再嘱咐孩子:“进出关好门啊,可别让狗子出去了。”孩子点点头,嗯一声。狗儿听话地趴着不动。老人说:“鸡过年、猪过年、狗儿不过年。”鸡窝、猪圈都贴了“六畜兴旺”的红条条。狗儿没有窝,虽是六畜之一,但没有红条条。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狗儿怕炮响躲在人屋里,其余时间都睡在灶前的柴火堆里,旁边是灶王爷,你敢给贴个六畜兴旺?不怕不怕,过了年,就可以跟孩子河边看柳了,狗子儿安然地睡着了。
狗儿不过年,今晚不值班。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