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将家养的动物称为宠物,介绍自己养的动物时不太可能会说“这是我的动物”,而可能会说“这是我的宠物”。两种说法都说明说者是主人,但第一种说法听着像奴隶主——“动物”是个鲜活又独立的词,跟“人”差不多,而某人真的属于或真的拥有别人是无比可怕的。第二种说法听着像有爱之人——一些人觉得“宠”和“爱”是一回事,当某人出于某些原因想说“我爱你”却不说时,男人可能会说“我愿意宠你”,既表达了爱意又过了把男子气概仿佛爆棚的瘾。女人可能会说“我愿意被你宠”,既表达了爱意又过了把小鸟依人的瘾。
养宠物的人一般都觉得自己爱自己的宠物,就像有对象的人一般都觉得自己爱对象。这两种主观的爱都跟无私绝缘,前者更自私,毕竟将动物当成宠物未经动物同意。强调自由、较具戏剧性的人还将动物的叫声、动作当成同意,问心无愧地将其带回家。之后无论对动物如何好,到头来那都是人为了自己好受,还是跟处对象差不多。我们不一定得到自己喜欢的人,不一定能将自己的好给予心上人,这会令我们很难过。没办法,人和人有强弱之分但在某些方面还算平等。而对自己喜欢的动物,只要不是恐龙或熊猫等等,我们几乎一定能得到,且能将自己的好给予它们,这会令我们很舒坦,尽管这是变相的恃强凌弱。
“我对宠物那么好,在这里怎么被说得这么坏?”别介意,好坏是人界定的,有时人面兽心的我不觉得谁好谁坏。我们可以认为自己很善良,把骨瘦如柴的流浪猫捡来伺候得肥硕丰腴,忽略它在外时消灭的老鼠,以及它引发的为活物付出的快感。我们可以认为自己很正直,把商贩手里病怏怏的狗买来照顾得重获新生,不计它带给我们的无数小快乐,以及它起初并未在笼中向我们摇尾乞怜。一些人想将蛇、蜥蜴当成宠物,真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些冷血动物?不是因为它们能令他们显得酷、特立独行?一些人想将狮、虎当成宠物,真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些食肉的庞然大物?不是因为它们能令他们显得尊贵、具有王者风范?假如蛇、蜥蜴属于主流宠物,狮、虎并不罕见稀有,那些人不会再对其保持热衷。
最近我没养宠物,没时间、钱不够花、条件不适合都不是理由,唯一的理由是最近我没有养宠物的需求,宠物给的满足感不是我眼下的必需品。也可以说其他需求覆盖了养宠物的需求,目前我更想满足自己的其他需求。以后养宠物,我大概不会选择以前养过的种类。人们或多或少都喜新厌旧,养过的种类对我来说少了新鲜感,但如果我想怀旧,我会养个似曾相识的小动物,就像念念不忘前任,于是找到一个身上有前任影子的现任。
假如那些被我养过的动物有思想,它们一定不感谢我,除非它们爱受虐或不想活。我感谢它们,它们既满足了我当时的需求,又让我更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有怎样的某一面。它们十有八九都死了,可我感觉它们还存在,它们携手死亡成了活着的我的一部分。我不喜欢这一部分,尤其是在我经历美好的时候,这一部分仿佛对我低声耳语:我不配经历美好。要说这种心理体验有什么不坏的地方,那便是我因此很懂珍惜,在小事上往往很知足。由死去的宠物组成的一部分的我是我排斥却不能割舍的,迄今为止,她使我保持抗争并总是让我赢,她令残缺的我完整地活下去。
我不太能记住很久以前的事,没记错的话,我的第一种宠物是鱼,鱼大概也是我养得数量最多、次数最多、时间最久的动物。小时候甚至到现在,我都对鱼心怀迷恋,因为它们活在这个烂世界的另一版本,而我有时不适应周围的环境。按照优胜劣汰法则,我不算绝对的弱者,否则未患抑郁的我早投水自尽了。原因仅是逃避现实而非追寻伊甸园或乌托邦。水栖动物那么多,我偏爱鱼,毕竟人鱼比虾兵蟹将唯美多了,《水形物语》是我第二喜欢的电影。
起初我养的是金鱼,它们的上一位主人是我爷爷。爷爷生命里的最后几年,一座长方形的玻璃大鱼缸位于他卧室的木制写字桌上。高又扁的透明大鱼缸里至少有十条品种、花色不同的金鱼,它们都不算小,有大半只成年人的手那样大。通常它们游得很慢,看上去没太有活力。缸里没什么设备饰物或沙石水草,因此水虽清澈却也有点死气沉沉。整座鱼缸即为爷爷卧室的迷你版,其冷寂的氛围跟经常拉下窗帘的卧室如出一辙。金鱼懒散地摇晃尾巴神似爷爷靠拐杖倦怠地挪步。有时金鱼和爷爷都不动,金鱼睁眼睡觉,爷爷闭目养神。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