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好大好硬好深好爽,么公要了我一晚,公公的秘密情事!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蜜蜂嗡嗡,小狗欢悦,站在满园春色的菜园旁,微风拂来,阵阵菜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以前。
公公婆婆的菜园最早是楼前的一块儿空地,原来是一排平房,拆除后计划再盖两栋楼,可是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一直空着。地上遗留着平房拆除后的水泥地面。周围楼上十几户人家纷纷来这里琢磨如何利用这块儿地,可是面对结实的水泥地面和下面很深的水泥地基,大家望地兴叹了好久,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
公公婆婆住在一楼,推开前门就是这块地,看着这么大一块儿空地。婆婆无不感慨地说:地就这么空着,可惜了!咱们家住在一楼,要是开辟出来就好了,种菜浇水非常方便。公公听了婆婆的话,吸着烟站在那里考虑了好久,最后扔掉烟头,斩钉截铁地说:挖地!种菜!
然后把我们兄弟三人召集在一起制定挖地方案:第一步,用铁镐挖去表面的水泥和下面的水泥地基,扔到左面,时间为两个半月。第二步,把最下面的泥土翻上来,扔到右面。时间为一个月。第三步:把挖出的水泥块儿深埋进去,再把翻出的土覆盖在水泥块儿上,保证上面的土层至少有一米厚,时间为两个月。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大家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去干活的镜头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年近七十的公公穿着秋衣站在深坑里往外不停地扔水泥块儿、土块儿,后来越挖越深,整个人只能看到头了,他的头上总是汗津津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他的身后是三个儿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孙子,我们和婆婆负责烧水、送水,做饭。这热闹的场面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家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一大块儿平整、松软、湿润的土地就整理出来了。周围楼上的住户看到了,也纷纷效仿,相继投入战斗。每家根据自己的人力情况,整理出来的土地有大也有小。还有的人家没有砸开水泥地面和深挖水泥地基,而是从外面拉来很多土,周围用砖垒起来保护水土不流失,他们的菜地是凸起的高台,看起来也很壮观。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来空着的水泥地都被各家各户整理成了菜地。
公公很有成就感地看着整理出来的一大块儿土地,开心地说,就等开春种菜了!
春天来了,公公婆婆在小菜园里忙碌着,小狗在身旁蹦跳着,和煦的阳光暖洋洋照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不时低声交流着,用铲子、小铁锹仔细地侍弄着来之不易的菜地,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画面。
公公年轻时下过乡,是种地种菜的能手,他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并且按照科学的方法种菜。
公公婆婆种菜的一切行为都被周围的人尽数效仿。只要公公婆婆一种菜,他们就围上来看、问,紧跟着就种上了同样的菜。公公婆婆给地打畦、给菜搭架、冬天用竹条和塑料搭棚、用土、菜叶、树叶和剩饭剩菜沤制农家肥,他们也都一一效仿。
公公婆婆是热心肠,只要有人问如何种菜,他们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候还跟踪到地头,直到他们会种为止。每次去买菜种,公公婆婆总是买很多,回来分给周围的种菜的人。时间久了,大家都亲切地喊他们技术员。
公公婆婆种的每一样菜都是这片菜地里收成最好的。
他们常说:人勤地不懒,种地不能含糊,功夫必须下到,管理一定要到位。他们经常给我们念叨一些种地的农谚,有好多谚语我都会背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雨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这种天气种菜成活率高。
“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的好油菜”。公公婆婆种萝卜、白菜和油菜总是很及时。
“萝卜不大,种在背上。”萝卜是种在土埂上的。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公公婆婆种的冬瓜个头很大,南瓜、丝瓜、梅豆角和玉米都种在周围,不占用菜地。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婆婆爱吃红薯,他们每年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红薯苗及时栽上红薯。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