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父亲的太粗太大小东西叫出来我想听/图文无关
每年有半年的时间我奶奶都是在到处扶贫(打麻将)从来没赢过,我奶奶不在场,那些老头老太的麻将根本打不起来。印象中,我奶奶的衣服都是我姐姐给她洗的,因为她是麻将专业户,根本没空洗衣服。
至于我们家的地在哪里,我奶奶根本不知道。连顿饭都烧不像的我奶奶,我母亲依然没跟她吵过架,起码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的,我奶奶尊贵的地位来自于我的两位叔叔和姑姑,那时,在城里的他们,条件极好。每次回来就会给老人家“扶贫款项”,介于这一点,但凡我妈妈在言语上有些许的冲突,第二天我奶奶小包一拎,不是去盐城,就是去上海的,一走就是三两月,回来便是大包小包吃的,穿的。这个时候家中自然是新一轮的团团和气。
我的父亲多少是带着些书生气的,那种怀才不遇又身处贫困的状态导致他的脾气越来越差,酒成为他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每一天都在醉生梦死,浑浑噩噩中度过。生活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家庭战争是无可避免的。
哎:我母亲那灰暗的青年时光啊!很多时候像哄小孩一样的哄着我父亲稍微做点她无能为力的体力活,即使这样,依然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初一十五准打架。来我们家劝架已成为周围七大姑八大婶的生活必修课,以至于隔壁大婶感慨:这日子还怎么过啊,杨大婶你不如离婚算了。每次,我的母亲总是那一句:要是离婚了,以后想我这四个小孩就会把我想死的。
某次,家庭战争再一次爆发,我的母亲可能是被打急了,拉着我弟弟哭的死去活来。我的弟弟实在忍受不了了,说了一句:实在过不去离婚算了,我跟妈妈走。那一次我的母亲铁了心要离婚,我父亲依然横五竖六的说:离就离!一到乡正府门口,看我妈这次是来真的了,立马犯怂:回家,这婚说啥也不离....
生活依然这样吵吵闹闹的过,我的母球依然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光阴里一天天老去,我的父亲依然萝卜干过酒,依然等着我母亲把碗端到手边再吃饭,而我们都长大了,犹如长了翅膀的小鸟,一只只的飞离母亲的身边。
今天,我们都已为人父,为人母。我们像当年的母亲一样,为了我们的子女,无怨无悔的付出我们的全部。
作为一枚两个小孩的妈妈,我坚信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子女奉献的自己全部青春且不求回报。
常在我们仓库干活的一位老阿姨,像我母亲一样,思维已不像年轻时那样的敏捷,相比年轻人,动作也显得迟缓很多。某次,因为小孩调皮,被她的儿媳追到我们仓库门口大声指责。
哎,60多岁的人像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被儿媳站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数落各种不是十几分钟。
或许,年迈的父母并不求子女们有多孝他们,也不求子女的伴侣们如何去顺着他们,或许,或许,些许的陪伴及尊重足以让他们像孩童一般的高兴上十天半个月。
如果,既不孝,又不顺,更不搭理家中的老人。那么,我们生孩子的意义又在哪里?我们用一支支CHANEL92号换来一节节的绘画课,用一个个Gucci换来每周的一对一辅导课,用一个个Hermes折算来的寒暑假出境游学,用一个个Audi车队换取的学区房,这些付出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