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咱们中国有8000万的藏友,在这些8000万的藏友之中,对古玩真正有见地的并不多,对古玩特别懂行的,真正的能水旜来一二三四的并不是很多。我本人从小的时候比较喜欢古代的钱币,包括一些漫画的书籍,小人书什么的,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进行集邮,集邮当时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我的父亲在他从事教育行业中经常看一些历史的书籍在那里摆放,我经常去翻阅这些书籍,慢慢的喜欢上了收藏。在收藏的过程中,我也是经过多年的历练,然后去学习,去揣摩,然后才总结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见地。
我所收藏的这些经验在以后的交流中都可以与大家共同的分享,大家也可以私信我和我共同的交流。我主要从事瓷器、玉器和青铜类的鉴赏,从高中这个时期,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就经常到田地里面去捡一些瓷片什么的,都是这样慢慢的积累起来的。我的父亲经常带着我到我们南顿古城去捡一些碎的瓷片,这些瓷片当然什么年代的都有,我所在的城市文化底蕴还是比较深厚的,我的父亲就是在田地里面现场教学,我每捡到一块瓷片,他就会告诉我这一块瓷片是什么年代的,然后它的制作工艺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这里的瓷片可以说从宋代一直到民国全部都有,整个地层都有这些瓷片,包括汉代的一些陶片,包括别人翻田地的时候,出来的一些陶砖,还有以前废旧的古墓里面,出来的这些陶砖,陶砖上面的纹饰,这些都是历史的气息。我父亲经常教我这些东西是什么时代的,看到每一片瓷片他都是让我先进行讲解,让我先讲解,然后就会问我,这个瓷片是什么时期?怎么制作?当时的工艺,当时的社会现象,就这些东西,然后我是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积累的。后来我又去了景德镇,景德镇都知道是我们的陶瓷制作的基地,它是宋代赐名叫景德镇。就打个比方,在景德镇我就和一个烧窑的窑工,进行探讨窑温的温度。这个窑温的温度怎么说呢?了解瓷器的人都知道,瓷器都分为三个温度,低温、中温和高温。低温就是从600度到900度,900度到1200度,它是中温,1200度到1350度属于高温,窑工他就能看出来,从前的窑工他根本就不用咱们现在温度测量仪,温度计,在明清时期,包括元明清,包括古代更没有这些温度计,当然有经验的窑工都可以看出来窑的温度,他从关窑温的口,关窑火有一个口,口里面就能看出来,窑温是900度是1000度,或者是1300度,好的窑工都可以看得出来。所以说瓷器它就不是说是一个人都能掌握的东西,瓷器它的工艺是有72道工艺。我讲这个窑温主要是想告诉大家,玩瓷器,包括瓷器以外的东西,必须去熟练掌握。
像古玩收藏一样,他是多年的历练,整天他就会这一项技术,其实烧窑的师傅,他对瓷器绘画,包括拉坯,包括各种配方,其实他也不是说特别的精通,但是他就是特别精通窑火的温度,他用什么样的柴,怎么样去提温,是这样的。这个就说明啥?以这个举例,说明在古玩的收藏中,我们就该对这件事情,怎么说呢?多年的经验去历练,从实践上去把古玩的知识一点一点的去掌握,并不是说只限于书本、理论,你看了再多的书,他对古玩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它并不能完全让你去掌握这些鉴定的知识,真正的去鉴别这些东西,必须有理论和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实践才能去实现你的鉴定,把你的鉴定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像我,我是搞瓷器,是从大概16年前就开始搞瓷器了,搞到现在。我是从瓷器的书籍,首先是从历史,一定要爱好历史,我本人无论从初中,还是一直到大学,我的历史是非常好的。历史在古玩的鉴赏中,它其实就是一种基础课,很基本的,只有把这些东西掌握了,你才能去鉴赏瓷器,包括玉器、青铜其它的东西,它这个年代。初中、高中、大学他们学的历史,其实在古玩的鉴赏中,他们只是学了一个框框,学了一个体系,真正的去学这些东西的时候,还需要去学细节。
还是拿瓷器做比方,真正的学细节就要去景德镇去学习,从他的拉坯开始,从成型,然后又从上釉工艺、绘画工艺,古玩是每一项都是相通的,无论你是学瓷器、玉器、青铜器,还有字画,你学了这个瓷器,但是你也要懂这个字画,你不懂这个字画,你怎么去鉴定瓷器呢?字画你懂了,你可以知道字画的这些线条它的走势对不对?所以线条的走势在瓷器上面的表现,瓷器上面的表现,比画在宣纸上这个字画表现更难。因为绘画的画师,他当时都要考虑绘画画在宣纸上和瓷器上是有区别的,他要考虑到将来烧出来以后,瓷器在成品上面的表现。打个比方,青花,青花他刚开始画出来他的感觉是黑的,但是烧出来它是蓝的,但是他有好几种颜色,因为青花的用料,每一个用料都是不同的。所以说瓷器的绘画师,他既要懂得绘画,又要懂得将来烧造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所以说瓷器在这个上面是非常难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很多朋友也不是说瞎玩什么的,只是一种个人爱好,并不是说特别的专业,这个很正常,投其所好。我们玩古玩,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讲,无非是几个条件,第一,你首先要喜欢,你不喜欢你肯定不会去玩。第二,是要懂。第三,说得通俗一点,必须有经济实力,没有经济实力也是没法去玩的。懂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懂就是从喜欢做起,咱们都知道,你就是喜欢这件事了,你就会认真的去学,认真的去观摩去学习。现在的好多人对古玩其实都是一知半解,他不是说特别的懂,你要是让他讲的话,他未必能说得出来,但是你说他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他又懂一些,他能说一些里面的小的门道,简单的鉴定知识。鉴定知识我是怎么学的呢?我是找这些懂行的,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些老师。我的老师并不是一个,这个老师是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哪怕是一个在古玩市场摆地摊的,或者是走乡串货的,他有可能就有一些见解,就很懂,有可能这一点点的见解,我不知道,他知道,我就会向他请教。在古玩我们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说谁生下来或者怎么样都很懂,谁的感人强,谁的不强,不是这样。人的感人我感觉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咱们感观是怎么练出来的?感人就是用大量的古玩的知识,你没有大量的古玩的知识,脑子里面没有记忆大量的东西,包括各个时期的什么纹饰、做法、做工,包括流传的一些东西的表现,还有出土的东西的表现,出土的年代,出土多久? 打个比方,一件东西,或者是在宋代的时候就突出了,它流传到现在,他这么多年 千年的表现是什么样的?从明代出土到现在500多年表现什么样的?都需要你去看大量的实物,去观摩,去看细节,是这样去掌握。这个怎么说,也不是说我一句两句话能水旜来的,全靠自己去体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鉴定的方法,每一个人的鉴定方法和体会都不同。收藏大家王世襄说过,看古玩主要讲旺气,还有望闻问切,看它的气韵,看它的气韵就在古玩的收藏者爱好者之中,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的。看这个气韵就是看这个型,一看这个型,什么时期,看造型,看这个纹饰符合什么时期,它就是什么时期的指示,凭借自己的感人去判断。但是我认为你这个感人判断它是有出入的,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去辅佐这些东西,你一看到这个东西,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来,在我所掌握的这些知识里面,纹饰他首先符合什么年代?它这个工艺符合什么年代?然后整体的气韵,它饱满度、口岩的制作,胎质的制作,它是符合什么时期?我们就来去认定大概是什么时期,想判断它得真假,然后还要进一步的去分析这些配方、用料,还有制作工艺等等一些东西,专门的认真的去看。然后你想去判断,你必须有这些大量的知识的沉淀,才能把这些东西鉴定出来,看出它的真假,然后和朋友进行交流,并不是说你一个人看这个东西真它就是真。和朋友之间去进行交流探讨,大家都认可了,我们才能认定这件东西确实准确无误,没什么问题,是真的。所以说学古玩绝对不能浮躁,很多人一味的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很多人根本就不学。你像我主要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所以说也是经常去翻阅一些资料,看一些实物。你像我主要是学习瓷器、玉器、青铜这三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能掌握的完全准确。现在也趁着年轻,这几项能学好已经很不错,其实现在目前来说,我也正在学习字画,因为从小没条件去学习字画。学习这个字画也是为了辅佐去鉴定,辅佐一些鉴定的东西,检定瓷器、玉器这些东西都有,它们上面都有这些相通的东西,所以说不管现在有没有成就,成就如何,也是每天在进行学习,在进行观摩。
古玩鉴赏,学习的有几个地方,第一个当然是博物馆,博物馆的东西都很准确,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一定要看博物馆的标签,初学者一定要看那个标签,因为博物馆里面也有很多复制品,复制品他们会标上复制品。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去博物馆。我当时在湖北读的大学,我经常去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在湖北省博物馆里面,也没有一个老师去讲解,就听这些博物馆的解说员解说,但是解说员他们都是照本宣科,他们讲的都是一些历史的系统化的东西,对这个鉴定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就经常去逛,去看,看这些东西,看器物上面的这些画面,这些画面当时他是隔着一个玻璃的,但是你看不清楚,就拿一个手电,强光的手电去看,去观摩这些东西。就站在一个瓷器旁边可以看很久,分析上面的纹饰,它的画法,然后从上启下,博物馆的陈列,它都是按这个年代的顺序进行陈列的。所以说打个比方,我是看了元代的,看了唐代的,然后看了明代的,然后让他们同一种纹饰进行对比,这样你才能学出来东西。可不像一般的旅游他们去玩,走马观花,感觉拍个照片就可以了,我是为了学习,为了深刻的去了解,去懂这些东西,才去认真的去观摩,去揣摩这些细节。当时不可能上手,在博物馆里面他不可能让你上手的,都是一些重要的文物,一级文物、二级文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所以说你绝对上不了手。后来怎么样去上手?想到这些上手,你不上手的话,你体验不到古玩文物的这些气息,手感也没有。所以说那个时候,我就经常去一些古玩市场去转、去逛。当时又不知道这个东西的真假,然后就和这些老板们打好关系,包括摆地摊的打好关系,就是问别人,这个东西怎么样?真的假的?什么年代的?然后那个时候的手机都是黑白的,也拍不了照片,拍照片也没什么用,只能有一个,不像现在的手机,拍个照片很清晰,大家可以传一下,互相探讨一下,那个时候确实没有人探讨。他们开古玩店很多也不是说特别的了解,当然他们当时也肯定比我懂,我也是向他们请教一些东西。首先就是处理关系,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了,他们才可以真正的把这些他们掌握的知识教给你,交流给你,每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他不是说随随便便都能教你的,把关系处好。学一样东西,哪怕学一个知识点,我就费了很大功夫。学到这个知识点,它是一点一点的学的,哪怕这一个纹饰,这一种画法,我就给这一个人学,我感觉他掌握得非常好,我就跟着一个人,就学很久。
然后就从这些再进入拍行。当然拍行我不会去那些乱七八糟的拍行,都是去那些很重要的拍行,拍真品的拍行,在咱们收藏者之中,大家都了解,这个拍行哪个好哪个不好,很多人估计也都知道,我在这里也不用点名去说。在这个拍行里面他们也不是说你可以随便去看,他们有个三天的预展期,我就是提前过去,在那里住几天,然后到这个拍行里面去上手一些东西,这时候你就能感受这些东西。然后看一件东西,慢慢的去上手,慢慢的去研究上面的彩、用料,什么刻工,一点一点的去看,每一件东西都去上手,上手了大量实物,只有上手大量的实物你才能把这些知识完全掌握。
抖音关注我,每天都有古玩鉴赏干货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