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维,记述上古世界。
这里的“经”有经历,经过的意思。
全书现存18篇。分别是,
《山经》5篇
《海经》9篇
《荒经》4篇。
看过一本书叫《山海经的智慧》。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推测。
作者认为,“《山经》的描述多是朴实可信的,完全可以称作是地理性著作;而《海经》和《荒经》则太过于荒诞不经了”。
一、《山经》
1.先民的词汇缺乏,只好选择用已知的生物来替代描述。
因此,造成了大量难以理解的的类比和拼凑。
比如,得了皮肤病的人,看起来就像身上长了鳞片,但是那时候没有“鳞”这个词,就只能用“龙、鱼、蛇”这些又鳞片的动物来类比。这就是“人首鱼身”的怪物。
比如,书中记述有动物“冬死而复生”,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冬眠。
比如,把昆虫当成了鸟兽。他们没有昆虫的概念,会把像竹节虫这样,长有翅膀身体细长的生物归入蛇类或者鸟类。所以书中有大量关于“六足四翼”动物的描写。
诸如此类,鸱目蛇尾”、“人舌能言”、“人面鱼身”“一首十身”都是可以理解的。
神化是我们的想象力和惯性思维在作祟。
2.基因突变或受环境、营养等因素影响产生的大量“三首、六目、六足、三翼”,“九尾四耳”,“九头鸟”,“两头蛇”。
1995年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河流和湿地里有一种雕蛙,畸形个体达75%。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大量真实的新闻报道,例如连体猫、四脚鸭、三腿青蛙、两头蛇和雌雄同体的北极熊。
(ps.今天就看到微博上有人转发三脚青蛙当锦鲤。不能理解的当代邪恶巫术。╮( ̄▽ ̄")╭)
3.无法解释的诡异年代。
《山经》记载的应该是第四级冰河时代末期,书中大量描述的大规模的新物种、变异生物和各种无法解释的怪兽。
例如,“山有水无草木”,已经灭绝几万年的长毛犀象、以及美洲独有的犰狳。
或许是地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频繁,动植物大量灭绝。这些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个至今无法解释的地质、气候、环境迥异的年代。
二、关于《海经》《荒经》
《海经》《荒经》是在描述古老的图画。成书应该是在夏殷之后,因为书中都提到过夏启。《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是三代学人阐释的三种不同版本。
打个比方,如果让现代人来解读一个千古之谜的壁画,肯定不会平白无故的编造故事,而是会引经据典查阅资料。但实际上壁画只是一些简单的线条,我们可能会牵强附会地把它当做,某种传说存在的证据。
(比如三体人降临地球。)
古人也是如此,他们对图画的理解不同。所以在述图的过程中有分歧,讹误缪传,后成的书又修正前面经书的内容。
所以《海经》《荒经》中的故事让人匪夷所思,还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
比如,我们熟悉的夸父的故事,《海外经》说夸父是渴死的(道渴而死),《大荒经》说夸父是被应龙杀死的(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
这本书笔调轻松却但内容严谨,有理有据。唬得我至今都觉得特别在理,无法反驳。
山海经写于先秦时期。是古人用来主要记录地理人文的书,这从书名中不难看出。当然,地区的物产、“居民”、矿产则都有提及。
上古,一般指的是史前时期(夏朝之前)。既然没有记录历史的典籍,那么上古时期的人文事物,都是“传说”。所以是否属实,无从查证。
所以楼主问是否是真的,这应该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吧~
不过可以很明确的说,至少不全是假的。山海经中记录的山川,有许多如今还是在的,毕竟地形地貌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记录的一些生物,或者很多地方把它们神话了,称为最早的神,如今有许多已经绝迹了。可以说是灭绝了,或者有人说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毕竟没有化石的科学佐证。
自然,有一些与记录相似(地点、模样)的鱼类、禽类还是存在的。当然,山海经中记载的吃了这些生物的“神用”,比如会勇敢的不得了,聪明的不得了,还有佩戴迷谷树枝就不会迷路了等等,虽然我没有试过,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不过我估计现在也没有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