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们的快艇靠近一户海上人家,离开快艇,登上木屋的梯子,来到被海水摇晃的木屋里,木屋四处漏风透着亮,没有床铺,木板上也没有铺任何东西,晚上就睡在上面,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个几平方米的木屋里,令人无法想象。再看木屋内,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玩具,除了锅、碗、瓢、盆等简陋而破旧的生活用具外,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还有些更困难的家庭以船为家,整日漂泊在大海。船中间有蓬遮挡,用于起居,而船头、船尾则是开放的,用于撒网、摇浆、做饭和晾晒衣物。这就是巴瑶族人基本的生活状况,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相信在马来西亚如此美丽的海岛上,还有这样一个民族,一个没有国籍、没有现代文明、没有医疗和教育的巴瑶族。他们成了地球上的黑户,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却无法走出这些孤独的小岛。
走进仙本那这片海域,引人注目的还有这里的孩子。在椰树掩映的小村里,见到最多的就是小孩子们,他们或在高脚木屋的平台上张望、或在村子的沙地上嬉戏,见到外来的不速之客,也许是习以为常的原因,并不感觉好奇,而是围前围后的伸着小手索要糖果,一张张小脸透着稚气与纯真。
由于贫穷的原因,几岁的小男孩大多都光裸着身子,小女孩也光着上身,皮肤晒的黝黑。这里每家每户都有很多孩子,一家十几个孩子是都很平常。对于这些在海岛出生的孩子们,游泳和潜水都是高手,甚至没学会走路,就已学会了游泳,每次接近海岛,在蔚蓝的海面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几岁大的小孩划着独木舟,在清澈透明的海面行走,如同漂浮在空中一般。
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有一次在一片淡绿色的海面上,有很多立在海水中的高脚木屋,小男孩们看到有外来客,立刻冲出木板房,站在破烂的木板台上向我们招手,继而三三两两的小男孩翻滚着跳跃入海,优美的姿态不亚于专业的跳水运动员。仙本那的孩子们与城里的小朋友相比,虽然物质上有着天壤之别,但那清澈的眼神和天真的笑容让我感受到,阳光下的大海依然是孩子们最美的天堂。
几天来的行走,让我好奇巴瑶人的生活状态。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小岛的海上游牧民族,大海就是他们的依靠。与仙本那迷人的景色相比,巴瑶族的村寨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破烂的木屋漏风漏雨,天真活泼的儿童衣不遮体,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及其匮乏,在这里看不到任何现代的生活符号。
所有巴瑶人的村子里,看不到一个学校,也没有一个诊所,更没有商场和饭店。对于十几口人的每家每户来说,吃饭是他们最大的难题,不论大人和孩子,每天出海捕捞海物是他们的食物来源,在他们眼里谷物和蔬菜是餐桌上最奢侈的食品。偶尔在深海捕捞的龙虾或鲍鱼之类的高档海产品,自己却舍不得吃,卖出去换取一点生活必需品。面对囧破的生存条件,最令人心酸的是他们没有国籍,在这片国土上没有身份,或许世世代代也无法走出小岛,孤独和与世隔绝成为巴瑶人不得已的选择。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