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木星。在整个太阳系中木星是除太阳,最大的星球也最狂暴。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似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冥王星表面温度低至零下225摄氏度,是太阳系内目前已知最冷的地方,这样的温度下根本不允许大气的存在。根据探测器对冥王星的探测结果,研究认为冥王星可能拥有一个地下海洋隐藏在深冰之下,冰面厚度可以达到10公里,差不多是地壳的二分之一厚。总之这里就是一个冰冻的世界,生物无法生存。
2006年天文学大会上重新对行星进行了定义如下:1.它必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2.它的形状必须近似于球形;3.它必须独占一条轨道,轨道附近没有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新加了矮行星定义如下:1.轨道绕着太阳运行;2.形状几乎是球形的;3.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由此看来冥王星想恢复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已经没有可能了。
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其实和科学对于行星的定义有关。
这个天体一定要绕着太阳转,否则月亮都有机会当行星了,所以这里把行星和卫星区分开了。
天体必须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类球形。(天体并不能完全称为一个规准的球形,一般赤道位置都会稍微宽一点。)这条其实是为了区分小行星和行星的,有很多小行星就不是球形的。
行星要足够大,这是因为只有足够大,才能够通过引力把轨道上的小行星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实际上,冥王星其实是不符合第三条,冥王星的轨道上还有其他的小行星存在,所以它才会被降级。
而之所以冥王星没有办法把轨道附近的小行星清理干净,就在于不够大。那为什么冥王星不够大呢?客观地说,其实是命中注定。太阳在形成之初,行星其实是太阳形成过程中的边角碎料。而太阳会向外挂太阳风,太阳风会把物质串旜去,所以原子序数大的元素由于吹不远都聚集在太阳附近,也就是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一些原子序数轻的就被吹得远一些。但是也不可能无限远,总会有一个密度最大的,然后逐渐下降,而木星所在位置就是物质密度最大的地方,所以朝着远离太阳系中的方向,越远离木星,物质密度就会越小,形成的行星就不会很大,因此,当到达冥王星的位置时,物质密度已经很小很小了,不足以让其成为一颗质量足够大的行星。所以,我们就会发现,越朝外的气态行星,其实个头反倒越小。
冥王星有多可怕?
冥王星其实距离太阳已经非常非常远了,距离太阳的距离大概是地球距离太阳的40倍左右,要知道地球已经距离太阳有1.5亿公里了。所以,冥王星注定温度会很低。它表面的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30度左右。
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冥王星表面超过98%的都是固态氮,以及少量的甲烷,极其小亮的一氧化碳。由于温度很低很低,所以,冥王星上的物质大多呈现固态,还有很多甲烷冰山的存在。
冥王星只有很稀薄的大气层,大气成分也主要是氮气、甲烷和一氧化碳,所以它的大气压特别特别低,大概只有地球大气的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水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