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关于棺材的来历,大体就是庞涓谋害孙膑的这件事的一个小插曲。说庞涓和孙膑在鬼谷子处学习兵法之事,后来庞涓下山做了魏国的大将军;后来魏王又迎孙膑到魏国,而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就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被挖去膝盖骨(膑刑)。之后又欲进一步加害,孙膑之后装疯,后逃到了魏齐边界,而魏国的追兵也到了。
据说这时候孙膑来到了一户人家,请求其把自己设法送入齐地。于是就把孙膑放在了床头的睡柜里,当作已经死的人,又盖紧了盖子,再加绑麻绳,一行百姓就这样把孙膑送出了魏国,也躲避了魏兵的追捕。这种抬睡柜、绑麻绳的方式后来就运用到了丧葬事宜中了,人们就把这过程称为“送殡”和“出殡”。
传说故事讲完了,显然这都是后世的臆造,不足为信。这个说法的源头大概就是出殡的“殡”和孙膑的“膑”的发音相同的缘故吧。而要追溯“棺材”的来历,还是要从现在已有的考古成果中来说明。据考证,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遗址上,已经出现了木椁,这个椁是和现在的棺一个性质的;但那时候的椁和棺还不是同一事物,椁为棺的外层套棺。
对于棺椁的使用制度,在周朝就已经确立了:以四层椁为尊,为天子葬;其余爵位按等级,三层或一层;士大夫不可用椁,但可以用大棺。这些在《礼记》中有相关文字。而对于小民百姓,大概那时也就是简单的小棺,或者直接掩埋。在《易》里,甚至言说“棺椁之造,自皇帝始”的说法。
棺的本意,其实就是“掩尸”,从古代的礼制中可以看出,真正体现身份的是“椁”,即套棺。而棺材一词,皆因人多以木材为材料制作,便以棺材为称了。
那么,棺材究竟是谁发明的?
《后汉书》卷三十九:“《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藏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造,自黄帝始。’”
根据该史料记载,则说明棺材是黄帝轩辕发明的。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其实棺材的出现比黄帝轩辕时代早了2000多年。
1952年,据考古发现,在西安的半坡遗址(公元前4800-前4300年),出现了最早的棺材。即:西安半坡M152号小孩墓,墓坑四壁有木板痕迹和盖板,被视为木棺的雏形。
同时,龙山文化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同样发现了木棺材。
所以,棺材应该不是黄帝轩辕(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发明的。至于是谁发明的,并没有史料记载。
不过,民间谚语:“生在苏州,住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却说明了中国最好的棺材出自柳州。
▲图坦卡门法老的金棺
至于传说,棺材的发明和庞涓、孙膑有关系,而且将“送膑”与“送殡”相关联,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并不可信。
那么,棺材有可能是西方人发明的吗?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统一了尼罗河两岸的数十个奴隶小国,建立了古代埃及王国。当时,为了体现国王(也就是俗称的“法老”)至高无上的拳力和神的化身,有个叫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为法老设计修建了巨大的陵墓,也就是后来的埃及金字塔,而金字塔中就放有数位法老的石棺。
例如: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胡尼胡夫(公元前2598-公元前2566),他的石棺就放于胡夫金字塔中。
也就是说,当时能出现石棺,而出现木棺材就不足为奇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