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古人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听起来都是非常好听,并且非常有意蕴的,很容易让人记得住,但在现代想要起一个和古代人那样又好听又很有意蕴的名字就不简单了,那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总会给人一种很好听的感觉呢?古人的名字又是怎么取的?
1、古人起名为什么都那么好听中国的古诗词,读起来总是让人影响深刻,回味无穷,而不经意的瞟到诗人的名字,也感到气韵不凡。像田园诗人孟浩然,其表字,就流传后世,成为当代大受欢迎的名字。历史上的文学大家,可能起小名比较随意,但是在大名上绝不含糊,名、字、号缺一不可,名与字相辅相成,起出来的名字也充满着文学气息。那么就来看看,前辈们是怎么给自己起一个雅致的名字的?
慕名圣贤之士中国的历史上,圣贤辈出,并非只有当代喜欢参考前人的名字,古人也有这一传统。历史上有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受到大家的追捧与敬仰,因此名字以先贤为参考,一为表见贤思齐之意,二是表达对圣人的尊崇与敬重。像华夏先祖的名字:尧、舜、禹、虞、汤等,就常在古代文豪的名字中.出现,比如:刘禹锡,近代名人:张敬尧、杨希尧,国画大师李慕白等等不胜枚举。这样的名字表面上是对先人的致敬,实则是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因此名字往往有一份文化的气韵所在。
崇尚人伦儒家文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已经渗透至各个方面,姓名学文化自然也影响颇深,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德、诚、实、恒、远、忠、孝、恕、洁、贤这些字成了名字中的常客,尤其是雪香门第世家,和莘莘学子,喜爱以这类字命名,直至今日,用上述字命名的也不在少数。爵位命名法封建社会的爵位因世袭制存在,因此在名字中,也常有用爵位起名的,比如朱珍公、泰伯公、周公瑾等,这种命名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自夏以来,中国设立五等公爵:公、侯、伯、子、男。后因朝代的变迁,爵位有所变化。
意象命名法这种命名方法,大多参考了文学典籍,诗词歌赋,名字就相当于一种再创作,即便是在现代,这种命名方法也非常的适用。当然,意象命名法并非简单的用将景物、植物、动物名放置在名字里,而是需要通过形容词与动词的组合,凸显事物的特质,以巧妙的搭配组合,让名字更具雅韵。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如果只将其中之一入名,则会落入俗套,若搭配用字,组合成:寄竹、清竹、晚竹、汀兰、微兰等,则能让名字更加的生动。而很多诗词也为名字提供了绝佳的意象,归海——“莫遣只轮归海窟”;新亭——“诸君何至泣新亭”。而古代的女子姓名,则经历了由粗放到雅致的过程古代女子名讳,经历过不同朝代的变迁,也可从其名字中窥到不同时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姓名多以姬、女、媪等结尾,如孟姜女、蔡文姬、这类名字尾词,只是表达女子的统称,也可指,那个时代的女性,并不讲究个体的特性,而只需具被普世价值观下的女子美德即可。尤其至出嫁后,更冠以夫姓,这是起名字已经彻底没有识别性。
2、古代女子起名的讲究秦汉之后,女子的名讳开始变的多样化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