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哈军工报到的火车上,滕叙兖和徐才厚第一次见面了,同行的还有12个大连的新生。滕叙兖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徐看上去很腼腆,话不多,上哈军工的时候连共青团都没入,我那时是个团员了。”既是老乡,出身都相似,在火车上认识后,滕后来又和徐才厚分到电子工程系,但在不同的学员队,滕叙兖是637队,徐才厚是638队。而大连同去的其他同学有的分在空军系、有的在海军系,不同系的好几个月也见不上一面。
大学五年中,滕叙兖和徐常见面,在同一个教学楼,下课后体育锻炼也在一起,跑步、打球常常碰面。两人混的很熟,交情很不错。“现在看,徐才厚当时就是默默无闻的人,不是太张扬,他性格上也比较柔和,很内敛,很少看他跟谁瞪眼睛;他从来都老远跟人家打招呼,老远就笑呵呵走过来。”
徐才厚给人印象就是特别的低调老实。哈军工的很多徐才厚的同学回忆称,徐才厚在大学期间似乎没有突出的才华,唯一的特长就是有些音乐禀赋。五线谱看一遍,马上能清唱出来,徐才厚因此是学员8队的乐队指挥,例行开会、学员队拉歌比赛时,徐才厚永远站在拉歌指挥的位置上。
徐的拉歌指挥手势很特别,动作一板一眼,夸张式的僵硬,却颇有节奏感。徐在上面指挥,有的学员在下面发笑。私下里,滕问这位老乡怎么学到这种指挥方式的,徐回答说是自己琢磨的。除此之外,徐才厚在哈军工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属中上,也没有门门是五分。滕叙兖好像记得他当过一届副班长,还任过班里文娱卫员,负责唱歌、排练小节目之类。
“四清”运动(又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毛泽东说中国农村的基层干部起码三分之二变质了。“四清”就是清正治、清财务、清仓库、清组织)开始后,徐才厚他们这届(63届)的学员就分别下到哈尔滨的农村搞运动,学校趁机选择在运动中表现好、群众基础不错的学员,发展“火线入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