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裂纹,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杨利伟在接受隔离恢复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同时,他在书中公开介绍了他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
不再上天有隐情
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确实值得国人和自己自豪一生,也是国家航天事业的象征,毕竟“神六”、“神七”、“神九”这些航天员的名字,国人不一定能记住和叫得出来,但杨利伟的名字,相信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了,这毕竟是一个国家符号。
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国是世界第三个具备把人独立送上太空的国家,当然中国的航天第一人的走向也就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从美苏两国“航天第一人”本身来看,他们都希望重返太空,杨利伟为何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想法呢?
我们看看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他首次太空飞行之后,加加林又进入克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并被推荐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当函授生。同时积极参加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工作,并成为宇航员队长,1963年12月荣升为宇航员训练中心副主任。
在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同时,他自己并没有放弃训练,梦想着能够再次进入太空。1967年4月,他完成了联盟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成为宇航员科马罗夫的替补。
他在进行宇航训练之余,并未放弃驾驶歼击机,还专门进入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学院继续学习飞行,并于1968年2月毕业。正当加加林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灾难发生了。1968年3月27日,他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因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
我们在看看美国第一名宇航员阿兰·谢帕德:在他完成“水星号”的第一次航天飞行后,他一直坚持训练和学习,计划在“水星”计划中再次进行飞行。由于“水星10号”的飞行计划取消,他未能再次飞行。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