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听起来是不是都很牛逼!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大佬们所引导的零售业变革,是千千万万个实体小生意人的命运。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600万小店,大都是夫妻店,70%以上在3-6线城市,过往10年店数基本稳定。店主80%年纪在45岁以上,通常不太熟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
便利店风口之下,河南到底有多落后?
无论是马云的“天猫小店”还是京东的“百万便利店”,他们瞄准的都是便利店这个风口。风口论的经典名句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风口的表象就是资本的躁动,今年年初,“便利蜂”首轮融资3亿元,其团队更是扬言3年内要用30亿元复制出10000家门店。4月份,河南的豫便利也获得了1亿元的融资。
如今,便利店俨然是零售行业的“新贵”姿态。
然而,风口之下,河南的便利店发展却显得太过于平静。甚至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国内零售业讽为“便利店荒漠”。
回望过去,当年风靡大街小巷的阿波罗、九头崖、左右间、思达、丹尼斯全日鲜等,可都是活跃在郑州商业舞台上的便利店雏形。如今,阿波罗消失了,九头崖破产了,思达嫁人了,唯有丹尼斯依旧在坚挺。
相较之下,烟酒店、杂货铺、计生用品店、报刊亭、蔬果小超市等,却是统治郑州基础消费市场的主流业态。有数据显示,其总量在郑州市区不低于3万家,又以非连锁化的个体店占绝对比重。
虽然2003年郑州就出现了24小时便利店,但直到今天,想在郑州找一家24小时便利店,还是不那么容易。
甚至有人指出,郑州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因为,不论是丹尼斯全日鲜,还是正道思达,它们服务的是家庭主妇一日柴米油盐,卖生鲜、袜子、大包洗衣粉。而便利店的定为是年轻人、上班族乃至路人一时之需,主打香烟、盒饭、饮料、计生用品。
这是一种消费习惯的差异,也受制于城市发展的水平所限。想想也是,郑州在今年才刚刚完全告别城中村。
更别提智慧零售,大数据服务了。
近两年,沃尔玛、百盛在郑州关店,九头崖破产,虽然印证着国内实体零售行业的寒流,但处在风口之上的便利店,还是受到各方青睐。
今年4月份,豫便利获得1亿融资,也提出了将加速商品供应链、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终端门店升级等环节建设,以信息化为依托,紧贴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引导便利店成为智能生活服务终端。
在新零售的概念之下,智能成为高频词汇。而能否真正实现智能,相信市场会给出检验。在阿里的“天猫小店”、京东的“未来超市”、顺丰的“顺丰优选”等等外来大佬的围攻之下,豫便利面临的压力不小,更何况处在郑州这样一座底子薄、快速发展的城市。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