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的贯通,变天堑为通途,它展示了中国桥梁工程的壮丽和高超智慧,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反应。面对如此震撼的大桥,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对其建设意义和日后发展有一些思考。
自驾到港难,两岸物流却迎更多发展机遇
大桥建成之后,将极大的方便两地人民,促进珠江口两岸人流物流互通互融。但因为两制关系,车辆需要拥有粤港两地牌照,目前两地牌照车比例极低,同时香港是左行车道,驾驶安全也应有考虑。可见自驾到港澳还是不太现实的。
来自香港贸易发展局的研究报告表明,香港与珠江西岸地区的陆路交通联系改善,将给香港与珠江西岸地区的物流服务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结合两地的优势,发展珠西“地区分拨中心”的功能,包括利用珠西地区的仓储功能成为香港物流业的后勤基地,是值得探索的机遇。
经济效益不可短视,珠三角经济融合影响深远
香港现在产业已经逐渐空洞化,没有任何能力辐射其它区域,而目前远有上海,近有深圳,其经济地位堪忧。而澳门加上填海面积也不超过30平方公里50万人,珠海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经济的本质就是各类经济要素的不断流动。推动经济发展,就是让资金、人才、技术、商品、信息等要素,以更便捷和更低成本流向可创造更高价值的区域。因此,港珠澳大桥之所以重要,绝不仅仅体现在对香港经济的提振,亦不限於对港澳和珠海这三个沿线城市发展的帮助,而更应当从整个珠三角经济融合、泛珠三角区域乃至更广阔经济区域的高度来看。例如,港珠澳大桥的一旦建成,可以与现有的虎门大桥、兴建中的深中通道等基础设施一起,将广东自贸区的南沙片区、横琴片区、前海片区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合作链条,进而产生“1+1+1>3”的巨大协同效应;珠海、中山、江门等地的数百万人口与经济资源,亦将完美纳入珠三角城市群的“一小时生活圈”,为未来的珠三角经济注入新动力;而新区域经济生态的形成,更将带来新的资源整合、产业聚集、人才汇聚与经济创新,为珠三角乃至华南经济的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除了经济,正治意义也不容忽视
大桥的作用是深远的,是层层递进的,第一阶段是经济利益,而第二阶段就是正治意义,实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升级和具有更具体内容的试验!就是更深层次的三地法律、法规、行正管理的融合互通,多年前就开始研究和谋划,而且正在动态式的进行,横琴自贸区法庭已经成立。意味着三地的法治制度正在朝着互通融合迈出第一步,首先从经贸法的国际化开始,构建一个跟国际能够相衔接的法制体系。横琴将成为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所不具备的自贸特点,横琴是唯一一个港澳珠企业同时落地的两种正治体制下对法律实施融合的试验地。
结语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在兴奋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大桥建成之后如何利用,珠江港口怎样布置,粤西产业如何布局,港珠澳和深中如何分工?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需要决策者进一步掂量。最后,向辛苦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建设者们致敬!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在兴奋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大桥建成之后如何利用,珠江港口怎样布置,粤西产业如何布局,港珠澳和深中如何分工?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需要决策者进一步掂量。最后,向辛苦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建设者们致敬!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