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笔者不相信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但无法证明地球史是否发生过。人类在宇宙中还不如我们看一只蚂蚁,任何有可能影响人类生存的都得关注。地质伤害总得注意吧!
若可燃冰层位于陆缘大陆斜坡,则有可能造成海床崩塌或滑移等地质灾害,所伴随的大量天然气逸出海床进入水中,甚至进入大气圈;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到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
即使可燃冰矿藏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进入大气,使地球升温更快速;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很困难,至今尚无非常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若一旦发生喷射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船翻;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可燃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并能导致大陆斜坡发生海底滑坡(submarineslide),对各种海底设施造成极大的威胁。
可燃冰不是清洁能源
几乎所有媒体、名人报告都把天然气视为清洁能源,道理很简单,因为燃烧时只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不像柴薪或煤炭,把环境搞脏了,烧饭的大嫂也是这么看的。当然,页岩气、可燃冰也搭顺风车,自然而然也成了清洁能源了。
可燃冰约在36亿年前,在海洋开始出现了,而原煤在3亿年前才有,也就是说,可燃冰是化石燃料的老祖宗。可燃冰燃烧虽然排放“清洁”的二氧化碳和水,但仍然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公认的21世纪替代能源之一”的说法是不实之词。
也可以从媒体看见“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或2030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开发”。什么是先进技术?不外乎是减压法,目前尚不能应用于商业性开采,人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
从经济学谈商业性开发,经常遇见一个词,叫做投入产出。投入多产出少,这个阶段称为探索性阶段,是一个产品商业化的必经阶段;如果投入少产出多,就是可以赚钱了,这就是商业性生产。页岩气或可燃冰在不需要正府补贴的情况下,采得出,卖得掉,不影响环境,就是商业性生产。任何提出某某年生产多少亿立方米,都不能认定为商业性生产。
能源发展是从高碳到低碳再到无碳,从化石燃料到清洁能源,但是这个过程缓慢而长期,因此,在清洁能源尚不能替代化石燃料之时,在油价高位运行之时,必然热衷于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但不可忽视非常规油气开发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可燃冰完全可以开发1000年,但是一旦清洁能源开发成本降低,快速取代化石燃料之时,可燃冰开发将逐步失去价值。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