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微信公号7月10日消息,今天,田家炳基金会人方网站发布了《田家炳博士讣告》。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于今天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本文图片均来自“梅州日报”微信公号
田家炳
大慈善家、大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董事会主席
籍贯:广东梅州大埔高陂银滩村
主要经历:1919年出生,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逐步奠定了香港“皮革大王”的地位。
社会荣誉: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亲自在白金汉宫授予其M.B.E勋章;数十所大学院校授予其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国内70余市授予其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
他出身客家世裔,是一位香港企业家和慈善家。幼承庭训,敦品励学,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与其他利国生民的慈善事业,贡献良多,惠泽社群,诚为当世楷模,社会表率。
简历
香港企业家。广东梅州大埔人,幼年在家乡受中小学教育。
1935年辍学,16岁继承父业开办广泰兴。
1936年赴越南创立泰安隆瓷土公司,后与同乡合办茶阳瓷土公司,1939年赴印尼。
1945年创办超伦树胶厂。
1951年又开创办南洋树胶有限公司。
1956年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
1958年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香港,创办田氏塑料厂、田化化工厂有限公司,办成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随之又向房地产进军。田家炳先后担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现为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田化化工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博施济众,在香港成立田家炳基金会,先后担任仁爱堂咨询卫员,前任东华三院总理,博爱医院总经理,大埔旅港同乡会永远会长以及其他数十个商业团体、慈善机构的会长、理监事、顾问等职。
1982年荣获英女皇荣誉奖章。
1993年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1994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荣衔,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1996年获英国MBE勋章。
2010年7月1日荣获香港特区正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
田家炳博士于2009年接受《梅州日报》“天下客商”大型系列采访《田家炳:“我只是人世间一粒小小的尘土”》(记者:李锦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我每天清晨六时起床,过着平淡的生活”
记:田老,我知道您每年会回梅州和大埔。您16岁就离乡漂泊创业,为什么对家乡的感情还如此深厚?
田:古语说:最美乡中水,最亲故乡人。故园情深,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和人民,我总有说不尽的深深眷恋!慎终追远,崇本敬祖,这是先父留给我的深深影响。家乡山多田少,父老乡亲每日辛苦劳作,日子过得不宽裕,每每感念于此,我就想为家乡多做一点事。
记:田老,家乡人民很关心您的近况,如果不是出差,您每天的工作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田:我每天的生活十分简单,很少应酬,平淡而有规律。早上六点起床,锻炼一个小时左右。先做做自创的体操,再散散步。接着就是吃四十多年不变的早餐:四片面包涂果酱。在外人看来,我不懂得享受,生活刻板,所谓三分迂腐,七分过时。
我的饮食既定时且节制,不刁嘴挑吃,对食物唯一的要求便是营养。因此两碟青菜豆腐对我来讲已经很满足了,总觉得比满桌子的山珍海味要好。我的寓所离地铁站很近,到田氏企业中心附近也有地铁站,所以我直到今天,还经常会乘坐地铁上班。儿女们要来接送我,我都尽量劝说他们没有必要,只要身体许可,我还是不想烦扰他们。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