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张益唐造假事件怎么回事 数学家张益唐的妻子照片

时间:2018-09-10 11:25:02  

  “文革”开始后,学校教育中断,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数学书上,这些数学书全是他从书店弄来的便宜货。他还非常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分别有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卷。当他遇到弄不懂的东西时,他说“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没人能帮我。”

  13岁的时候,张益唐搬到了北京,15岁随母亲下放农场,他父亲也被下放到另一个农场。在农场,如果别人发现你在看书就会阻止你,因为“数学对阶级斗争没用”。几年后,张益唐回到北京,后在一家锁具厂当工人。不久后,他开始琢磨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我花了几个月时间自学了所有高中物理和化学,也学了点历史,但时间不太够。”23岁时,张益唐终于成为北大数学系“78级”的学生。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2年-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

  声名鹊起

  2012年底,张益唐完成了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BoundedGapsBetweenPrimes”),并开展了几个月枯燥的系统性检查。2013年4月17日,没有告诉任何人,张益唐将论文投给世界数学界最负声誉的《数学年刊》(AnnalsofMathematics)。

  在此之前,张益唐唯一发表过的论文就是2001年在《杜克数学学报》上发表的关于黎曼猜想的论文,和一篇1985年在中国读书期间发在国内《数学学报》上的文章,而其关于“雅可比猜想”的博士论文则由于涉及的引理不能确认正确而没有发表。

  2013年5月13日,张益唐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介绍了他的这项研究进展。2014年8月,在韩国首尔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张益唐获邀请在闭幕式之前作一小时的受邀报告(invitedlecture)。(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受邀报告通常为45分钟。)

  个人生活

  据大学时住在张益唐隔壁宿舍的沈捷回忆,他们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时,不管是上课还是考试,年龄比他大4岁的张益唐总是“领先一截”,“他很爱自学,我们难题解不出来,都找他”。沈捷记得,张益唐毕业以后,把全部家当放到房车里,便开着车去多个大学一边求职,一边“讲这个结果(指雅克比猜想的成果)”。

  其中一段时间,张益唐还来到沈捷当时任教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他住我这边的那段时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追求‘完美’的性子,有一位教授评价他做出的是雅克比猜想证明中最好的一个,但因为其中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楚,就被他看作是‘一般的成果’,死活不愿意发表。”

  张益唐9岁时偶然得到一本大学数学教材,便开始潜心数学,研究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的数学难题。研究数学最大的感受是数学是美丽的,素数的结构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对获奖他感到非常高兴。这么多年来,虽然生活有时很不容易,但他对数学的执着和热爱从没有改变,从没有放弃梦想。

  谈到成功经验,张益唐说,首先,数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崇拜拳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其次,不要怕失败,每次失败都是新的起点,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不要有畏惧心理。如果真正热爱数学,就不要放弃。数学是对人类智力水平的一个衡量,很多数学猜想和难题摆在那里,就像跳高运动员要征服的横杆。看看数学家们谁能跳过去,跳出新高度。

  人物成就

  研究成果

  3年4月17日在《数学年刊》(Annalsof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个质数对相差都小于7000万”。论文于2013年5月21日已经完成同行评审获正式接收。《自然》的报道称,如果这个结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换言之,张益唐将给孪生素数猜想证明开一个真正的“头”。

  张益唐在北大的研究生导师潘承彪听闻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他随即给蔡天新发信并附上审稿人、美国科学院院士IWANICE的评价:证明无误、非常漂亮,相信不久会有很多人把“7000万”这个数字“变小”。

  《数学年刊》审稿人评价“其证明是对的,并且是一流的数学工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