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龄:人家对他挺好的,可以讲他的部下对他也是非常尊敬,因为你想他当连长,当排长的时候打了胜仗,他会把他的薪水拿下来添菜给大家吃。
记者:当时军中的一些,比如说有一些猜忌啊,或者有一些人争一些职位,这些对他的心情会造成影响吗?
王玉龄:他无所谓。
王玉龄:他不喜欢交际,很不喜欢做军人,这个请,那个请他很讨厌,所以要他去打仗他很高兴,他觉得好像他解放了,我也被他感染了,就觉得没什么。他在日本人那样的,上面有飞机,底下有日本的炮火,再加上毒气他都没死,人那么容易死吗?
记者:而且你觉得他是很神勇的,不太可能要死的。当时一点都不担心吗?
王玉龄:我觉得就好像他出去旅行一样,我就在跟他收拾东西,但是我就注意,好像是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吃维他命啊,或许是保养啊什么。有时候你饭菜吃的不好的时候,维他命还是需要补充的,我就写了个条子,带了些什么衣服什么东西,就这样就很平常的心,他让我一点没有紧张,也没有觉得难过。
记者:今年也是孟良崮战役60周年,你4月刚登了一次孟良崮。以前去过吗?
王玉龄:没有去过,我没到过山东,这回都是第一次去。
20岁的王玉龄在张将军灵前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强渡长江,蒋介石正拳土崩瓦解,王玉龄先随国民當撤退到台湾,之后又远走美国,读书打工,寻找新的生活。
那个时候挺苦的,因为第一没有钱,第二还要靠自己做工,那真是日夜的都在做事情,有时候太累了,我一看到太阳的时候,好舒服。我说我这一次回去,回到台湾我要睡一个月。
1948年在南京玄武湖
1953年在美国,开车带朋友出
19岁是王玉龄生命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这位富家千金小姐完全不知忧愁为何物,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她不得不迅速的长大成年人,成为一个毫无积蓄,必须要独自抚养幼子的女人。王玉龄说,人的潜能和变化,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难以相信。在美国奋斗了几年,王玉龄把妈妈和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而在1973年的时候,身在美国的她收到一个好友带来的口信,说,有一个人想请她去北京看一看,这个人,就是周恩来。据说,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只有两位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中国,一个是杨振宁,另外一个就是这位国民當名将的遗孀王玉龄。
记者:你1973年回国的情况,披露的都是一个大概。《佳人》这本书里,说你是受朋友之邀从美国到了澳门,而后似乎又在比较懵懂的情况下被请到广州;可是也有报道说,你是正式接到由黄华发来的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信,才下决心回国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玉龄:是这样的,周恩来大概很早,尼克松访华回去后,就在做我的工作了。就是请我的朋友写信给我,邀请我回北京,说你再不回来,四合院都拆光了,你就看不到老北京了。可是按照那时候的说法,我先生是反革.命,我怎么敢回来?我就很客气地回了信,说要到你们那里去啊,签证比较困难,假设能够拿到签证的话,我就回来。没多久,黄华就写封信给我,说如果我没有改变初衷,他就愿意给我签证。我在办公室里讲这个事情,周围人就开玩笑,说大概有人想GetRidofYou,把你骗回去杀掉你。
记者:是美国人这么说吗?
王玉龄:都是美国人。我就写了封回信给黄华,我说我从来没有申请过啊,你能不能告诉我,是谁帮我申请的?后来就没消息了。我想没消息那就算了嘛。但是过了一阵子,又有朋友,夫妇俩都是医生,写信给我,说有机会去澳门学习,约我碰头。后来我到香港,就打电话请他们两个到香港来,他们说,你一个人,来起来多方便,还是你来澳门吧,一定要我去。我就把行李寄在旅馆里,到澳门去看他们。第二天,不知不觉,两夫妻就把我带走了。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