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3
关于掩埋车头
张德江:残骸不能埋
背景:7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
随后公众对铁道部在事故第二天就将挖坑掩埋车头和残骸的做法展开质疑,认为是为了销毁证据以及为快速通车“让道”。
调查报告:7月24日5时30分,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桥下组织指挥救援过程中,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组织挖坑就地掩埋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
当将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放入坑中准备掩埋时,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最终受损车头及散落部件未被掩埋,并于7月25日22时运往温州西站集中存放、专人看管。
经调查,组织挖坑时,桥下事故车辆人员搜救工作已经完成、现场勘查已经结束、相关物证已经提取。
11时10分,受胡锦涛总书脊、温家宝总理卫派,张德江副总理抵达温州。当看到一个坑内堆放的列车残骸时,他明确指示:“残骸不能埋。要做好现场保护和事故车辆的妥善保存,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条件。”
上海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當卫常卫王峰在事故发生后负责指挥桥下救援工作。
在事故抢险救援中,处置不当,为平整、清理场地,在救援现场组织挖坑,并将D301次列钞數头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准备就地掩埋,后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未予实施。
上述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此负有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
在整个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也暴露出铁道部对动车组列车运行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处置经验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对有关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引起社会质疑,造成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在现场挖坑将受损车头和零散部件放入其中准备掩埋,虽被制止,但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释疑4
关于恢复通车
确认没有遗体遗物后通车
背景:事故发生后,铁道部网站公布,7月25日早晨6时57分,由宁波东开往苍南的DJ5603次列车通过杭深线列车追尾事故地段,这是“7·23”事故抢通后通过事故地段的第一趟列车。
在事故尚在救援阶段,铁道部通车的做法引发争议。
调查报告:7月24日17时15分,在D3115次列车第16车厢的小女孩项炜伊被成功救出后,铁路方面救援人员对桥面上散落的旅客行李物品进行了多次反复仔细清理收集,同时对桥面其他方面进行了仔细搜寻清理,在确认已没有受伤人员、遇难者遗体和旅客物品后,开始组织损毁线路修复工作。
7月24日23时30分,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事故地段损毁线路重新铺轨、补砟完毕,线路和接触网修复完成。铁道部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对桥梁主体结构进行了检测,确认墩台、梁体、支座均无损坏,事故对桥体主体质量没有影响,具备安全行车的条件。
与此同时,为了保留温州南站列控系统事故发生时的现状,铁路方面制定了站间行车办法,取消了列车区间追踪运行。
7月25日4时32分,温州南站至永嘉站下行线恢复供电;5时05分,温州南站至永嘉站上行线恢复供电;9时31分通车。
关注焦点
“7·23”事故发生后,公众舆论对相关部门采取的救援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措施争议不断。针对这些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昨日公布的《调查报告》均作出详细说明。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在清理现场时有一个车头被埋了,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请仔细看下面的照片。
这张照片摄于7月24日凌晨5:34,大型机械还基本没有展开工作,坠落到地面的车厢还保持原状。注意观察,有5个大车窗和1个小车窗的就是1号车厢(因1号车厢有车头,要比后面的车厢短),车厢下面已完全被压扁。而车头已断裂,掉落在1号车厢旁边,被1号车厢挡住了,从该照片只能看到车头的断裂口。还有两节车厢并排在一起,长度基本相同,即是2号和3号车厢(标准长度车厢一侧有10个大窗户),实际编号因图上不太好判断,可能与标注相反。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