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曾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卫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
施一公简历: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小郭庄。1972年,离开小郭庄,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驻马店市。1984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013年4月25日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4月30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SwedishAcademyofSciences)宣布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GregoriAminoffPrize)[8]。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校长助理身份,会见匈牙利罗兰大学校长巴纳·德布勒森一行。
2014年12月11日证实,施一公教授已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
2015年8月,施一公拟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5年9月,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6年3月25日,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6年6月2日,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第九届全卫会第一次会议,施一公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卫员会副主席。
2018年1月9日,施一公已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筹建西湖大学。
2018年4月16日,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挂在施一公先生身上的头衔和荣誉令人难忘,除了刚当选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先生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另外还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奖项方面施一公还获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无一不是超重量级的荣誉。
施一公先生到底有多牛,很多人其实没有太过直观的印象,于是青塔的小编通过Scopus数据库分析了一下施一公的主要论著,结果发现施一公先生这些年来总共发表了167篇重量级论文,而其中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和《Nature子刊》等全球最顶尖期刊上的顶尖论文就高达76篇,其中发表在全球公认的四大顶尖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Cell》和《PNAS》正刊上的就有63篇,想想国内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本校老师能够发一篇这四大期刊的论文都明文给出数十万甚至更高的奖励,施一公的顶尖论文数量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了。另外施一公先生2008年全职回国后,以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就高达60篇,特别是最近两年来其以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四大顶尖期刊上就发表了13篇顶级论文,相比于他在国外时的成就毫不逊色甚至还完全超越,具体来看看从1995年施一公先生博士毕业那年开始在顶尖期刊上的惊人表现吧:
青塔: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