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梁再冰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不过她的父母可很有名。父亲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母亲是才华绝代的林徽因。二人都是民国时期的名人,他们之间发生过的事情,即使现在还受人关注。
俩人的爱情结晶一儿一女应该深受熏陶,肯定成绩也不是非常差,但很奇怪的是两个人都没有去清华,反倒是都去了北大?我们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在清华教书的,他们的孩子怎么没去清华呢?
于是林徽因当时决定要亲自看看自己女儿的试卷,看看到底问题是出现在哪里?查阅事件的结果是,女儿的试卷是有问题,并不是自己的女儿不够优秀。可是,林徽因却并没有说什么,反倒是接受了这个结果,让自己的女儿去读了北大。是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在他高考的时候,仅仅以两分的差距与清华错过。
梁再冰1946年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书,住在沙滩的北大女生宿舍“灰楼”——那是梁思成在抗战以前设计的一座三层建筑,林徽因觉得有些呆板,便在上面加了半层,梁再冰恰巧就住在这半层中。后担任新华社记者,曾与丈夫于杭一起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多年,1991年退休。
梁从诫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1993年开始关注民间环境保护活动。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我的妈妈林徽因
梁再冰
四川气候潮湿,冬季常阴雨绵绵,夏季酷热,对父亲和母亲的身体都很不利。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也须节约使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
林徽因给女儿梁再冰的漫画手稿。
我们入川后不到一个月,母亲肺结核症复发,病势来得极猛,一开始就连续几周高烧至四十度不退。李庄没有任何医疗条件,不可能进行肺部透8视检查,当时也没有肺病特效药,病人只能凭体力慢慢煎熬。从此,母亲就卧床不起了。尽管她稍好时还奋力持家和协助父亲做研究工作,但身体日益衰弱,父亲的生活担子因而加重。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合影。
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取名再冰。
更使父亲伤脑筋的是,此时营造学社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他无奈只得年年到重庆向“教育部”请求资助,但“乞讨”所得无几,很快地就会为通货膨胀所抵销。抗战后期物价上涨如脱缰之马,父亲每月薪金到手后如不立即去买油买米,则会迅速化为废纸一堆。食品愈来愈贵,我们的饭食也就愈来愈差。母亲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几乎不成年人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