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与佛教有什么不同?答案:一个社会分等级婆罗门,一个众生平等佛门。
一:婆罗门教。
在释迦摩尼佛还没出世的时候,印度就已经流行婆罗门教了,他(她)们敬拜的就是神。
婆罗门教认为人有等级之分,一共分为四等。第一等就是修行者与国王,第二等就是大人员大将军之类,第三等就是大商人,普通的人员。第四等就是老百姓奴人。也就跟我们中国的九流差不多。
二:佛教创始人。
从古印度就已经分人类为四等了,那么释迦牟尼佛要推翻他的理论,必须讲出答案来,释迦摩尼佛在苦行林里面苦行了六年,最后终于找到“推翻"等级的理论。
人分为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内容就是头发,皮肤,骨头,骨髓,鼻涕,汗水:尿:呼吸等等内容。
四大的内容,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一样的,男女之间只有阴部不同,又开示根器法门,所以就开示众生平等。
佛罗门教与佛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个教派的目标不同,所以内容也不同了,因为佛罗门教指的社会层次等级不同,牟尼佛指的是人与体四大的平等。
所以,婆罗门教与佛教都是一样的道理,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指的目标不同。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有三个大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后来诞生了佛教,佛教脱胎于婆罗门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很多内容,但是却有了根本的改变。最大的区别,婆罗门教是有神论,佛教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不是有神论,是说没有神主宰人的命运,不是无神论,是说世界不是自然来的,梵天只不过是六道轮回中的众生而已。超自然是存在的。佛是觉悟的人不是神。简单的说,婆罗门教是有真理的宗教,神就是真理,佛教是没有真理的宗教。万法皆空,真理也是空,空即不实,不实就是假。婆罗门教的教义是人分种姓,佛教则是众生平等。
佛教对婆罗门教产生了很大冲击。大量的婆罗门教徒改信佛教,帝王们也信佛教,特别是阿育王信奉佛教,佛教成了印度的主流宗教,并向外传播。后来佛教开始衰落,而退到农村的婆罗门教又卷土重来,主要是一个叫商羯罗的人,对婆罗门教进行了教义上的重新解释,当然是学习借鉴了佛教的教义。婆罗门教就进化成了印度教。两个教比较起来当然有差别的。佛教是说经过修行,最后脱离六道轮回,入涅槃,不生不灭。印度教是说,经过修行,最后达到梵我一如。佛教是不杀生的,印度教则主张素食。不杀生和不吃肉是两回事。印度教徒如果吃肉,也只吃鸡肉鱼肉和羊肉。印度教又赢得了大众的信仰。再加上伊斯兰教入侵,因为伊斯兰教是有神论,受冲击最大的当然是不承认有神的佛教。所以佛教退出了印度。
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现在就明白,为什么中亚很多国家,原来是信佛教的,都变成信伊斯兰教了。而被伊斯兰教入侵的印度却没有变成穆斯林国家。就是因为印度教是有神论的。伊斯兰教早期比基督教还要温柔一些。虽然都是强行推广其信仰。伊斯兰教用经济手段,通过信教可以少缴税把人们的信仰改变成伊斯兰教。而基督教在欧洲传播更多靠暴力,基督教在欧洲杀死十几万女巫和异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