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骨灰撒海里有什么说法 骨灰撒海里污染环境吗

时间:2020-08-29 14:21:41  

   骨灰撒海现在称“海葬”,在中国属于水葬,是不保存骨灰(遗体)的一种葬式。

  《南史·扶南国传》:“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痤埋之,鸟(天)葬则弃之中野。”水葬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曾流行过的丧葬形式,这些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江河海之畔,以渔业为生,他们视江河海为自己生命的源泉与归宿,因而将死者置于其中,任其漂流,最终为鱼鉴所食。

  所以说把骨灰撒海也算是中国传统葬式的一种。

  历史起源

  人方的解释是,海葬最早是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个人觉得是因为华夏民族是起源于内陆地区,主要就行的是土葬,跟火葬一样都是随着地域扩大民族融合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的丧葬形式的。

  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

  航海民族在海上若有人去世,弃尸体于海中是通行的葬式,以防止病菌感染,是谓海葬。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当初海葬宣传的时候说,因为海洋也属于国土的一部分,所以海葬也是“入土为安”。

  海葬可行性考虑

  海葬并不会造成海葬污染。因为人与体火化时的温度高达800℃至1200℃,火化后的骨灰并非有毒有害物质;再就是盛放骨灰的盒罐子是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现在不是直接把灰撒了,是要先装罐,然后让其沉到海底,然后过段时间才能分解);第三,海葬的地点也有讲究,也并不是随意找处海域就撒了,而是要在海水动力充足、冲入大海后不会回流的地点,因此,整个海葬过程不会污染水质。

  由死观生

  殡葬活动的进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正策约束和引导的,就像殡葬改革初期刚推行火葬时提出的“人死如灯灭”的观念,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假如人死后还有感知,那把死人埋入地下任其慢慢腐烂不是更痛苦,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一把火烧了来的痛快。实行火葬六十多年过去了,既然我们都已经能够接受火葬了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呢,海葬在沿海的城市地区慢慢得以推广实行,如青岛,1980年刘少奇同志的骨灰在青岛撒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假如说一生住在黄土高原的人你跟他说以后给他海葬,那肯定不现实,所以对于各种葬式的选择也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给与相符的处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再就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火葬-海葬等一点都不保留的葬式,毕竟中国人信仰还是宗族,是祖先,海葬就必须建立有海葬后人们可以祭奠的场所,这样才能起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最终目的。

  问题来了,人的身体在死后都会存在细菌的,把骨灰撒入大海真的不会把大海污染吗?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是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仔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