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马虎的,家长要多嘱咐几句,属于不会的,家长孩子要帮助孩子,一定不要孩子的知识点留下什么缺漏。
每家的孩子都各有自己的特点,适合孩子是方法才是最好的。家长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正确辅导孩子的功课,既不要大包大揽,也不要撒手不管,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正是形成好习惯的阶段,家长该出手是就出手,今天的出手帮助是为了孩子明天的独立!
为什么孩子总是在嫌弃家长的陪伴,觉得家长忽视自己,原因就在于家长们往往都忽略了陪伴孩子时最重要的这三点!
1、陪伴的是学习氛围
任何事情都讲究氛围的存在,学习时也不例外。就如当我们想看书学习时总想找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好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有了读书的氛围,就会更加看的进去知识。
当孩子写作业时,同样也需要学习氛围。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或者坐在孩子视线范围内的客厅嗑着瓜子,看着电视或者手机,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心情。
孩子注意力被影响,就会表现为坐立不安,到处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写作业磨磨蹭蹭的拖到半夜还没写完。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学习时,母亲坐在一旁缝补针线的场景吗?昏暗的灯光,安静的氛围,母亲温暖的为自己缝补着衣服,当时相视一笑格外温馨。
当然现在这种缝补衣服的场景很少了,但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拿来一本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然后安静的跟孩子一起学习,表现出真正学习时的姿态。
只有当学习氛围浓厚的情况下,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才更高,那时让他安静的写作业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2、陪伴的是学习情绪和状态
情绪高时兴趣也会随着增强,情绪低时人会抵触任何的学习和行为,因为心情不好是会影响行为能力的。
曾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情绪会让孩子对于知识记得又快又牢。所以想要孩子勤奋学习,提高学习成绩,首先学会让他保持良好的情绪,愉悦的心情。
有些父母在孩子背书时,觉得太吵或者背几句就忘了,就开始批评孩子:“怎么背两句就忘了,能不能用心点背。”
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了父母带给他巨大的压力,心里就会产生抵触感,从而潜意识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情。
学习状态是需要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家长急不得、骂不得。当孩子回到家写作业,可以给与缓冲的时间,休息半个小时再去写作业,慢慢让孩子进入学习的状态。
3、陪伴的是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成绩必不可少的有效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最好是在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家长可以趁这段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培养,等到期末考试时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培养固定时间做某件事的习惯
固定时间重复做某件事坚持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所以家长可以跟孩子沟通,吃完晚饭后的半个小时或者每天的几点开始写作业,控制在几点前写完作业,准时睡觉。
以保证帮孩子认识时间规划的重要性,不拖沓,并且有计划的去实施完成。
培养正确的学习顺序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