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汉江的水量不算小,径流高峰期可以达到1100亿立方米以上,远超黄河的径流水平,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长期徘徊在1000毫升左右,也高于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
而且,汉中盆地的用水问题不突出,虽说这里沃野千里,但在今天看来它就是个人口稀少、工业欠发达、产粮无足轻重的地方,调走汉江的水对当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调到北方来才是最合理的利用手段。
汉江下游地区就是江汉平原,这里是降雨充足的地区,又有长江这条大河滋养,历史上缺水的现象非常稀少,把汉江截流全部送到北方也不会给当地带来太大影响!为了降低对汉江下游可能造成的影响,我国又建设了引江济汉工程,以满足汉江下游的用水需求。
有人说汉江流域降水稀少,这是不合理的说法,我国降雨主要来自于南方温暖海洋的气流,而秦岭这个海拔2000多米的山脉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挡住南方来的水汽,在山体植被的作用下,潮湿气流变成雨露并汇集成河流,形成了长江第2大支流“汉江”,也就是说这里的水源并不依赖降雨!
(汉江流域)
更有意思的是,汉江之所以向东流,而不是像嘉陵江、岷江、涪江、南江河等那样向南流入长江,是因为有大巴山阻挡,大巴山就像是小秦岭一样,它阻挡南方来的水汽形成了四川盆地里主要的大河流,但也阻挡了汉江向南流淌的道路,在汉江和秦岭之间的汉中盆地,就像是我国中部的水塔一样。
如何利用汉中水塔是我国水利建设的关键,除了南水北调中段之外,在2018年打通的秦岭山体隧道也是重要项目之一,这就是引汉济渭工程,工程设计要每年调走汉江15亿立方米的水到关中平原,虽然比不上南水北调中段每年95~130亿立方米的调水规划,但也是不小的引水工程了,足以说明汉中这个水塔的潜力无穷,即便是哪天汉江的水不够用了,也可以通过改道嘉陵江上游支流的措施,增加汉江的水量。
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目前只有中段建成了,其它两个都是非常遥远的目标,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调水太贵、工程难度太大。
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改变几条大河走向,最后引入黄河的西段还没有投产,这个工程难度太大;东段工程规划从长江、淮河下游调水,顺着古老的元代大运河北上,这个计划不缺少水源,但是调水水渠跨过黄河之前需要水泵一级一级抽水,调到北京需要极大的成本,再加上淮河和长江地区人口密集,水源质量堪忧,就算调到北方来也没多少人敢喝。
(在黄河底开洞的穿黄工程)
通过加高丹江口大坝的高度(增高14.6米),让丹江口水库的海拔高出北京98.8米,只要在黄河这个地上河底部开个洞,丹江口的水就可以自己流到北京,而且汉中人口稀少、经济原始,这里的水质远非长江、淮河可比,是最经济实惠的调水源头了!
而且,南水北调中段途径河南、河北两个省份,这里的大平原在过去3000多年的中华文化里,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南水北调其实主要就是服务于农业的,对沿线几十个大城市的用水帮助还在其次,我的老家在河南东部地区,在我的记忆当中老家经常出现干旱的夏季,河流都会干涸,几十米的水井都抽不到水(进入本世纪后,华北地区连续干旱21年),严重影响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生长,而南水北调中段开通后将给沿途地区补充地下水,河南还在其次,主要补充给了河北、北京的地下水,据说地下水水位增加了10米左右,期待我老家的地下水也能升高10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