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到底该不该废除土葬,全部实行火葬,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从原始社会至今,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实行土葬,并没有影响死者与活人争耕地的这种现象,可就是在近些年来,越是火葬,越是占用土地,而且占用的时间可能要远远超过土葬的占用的时间。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土葬看起来在三五十年内占用土地面积较多,但年久之后自然就变成平地了。在农村实行土葬是完全可以的,其实,我认为火葬是对死者的不够尊重。最关键的是,实行土葬,正府部门是乎可以考虑,控制不允许土葬者立碑箍坟,这样一来,坟墓久而久之会自然消失,中国几千年以来,我们在当地又发现有多少坟头?土葬后,死者的遗体自然腐烂,没有影响什么环境,还给地下增加了肥力,何乐而不为!
其次:在农村实行火葬的话,反而永久性的占用了耕地。在农村实行火葬后,同样要垒坟头,如果允许立碑箍坟头的话,等于就永久性的占有了。中国农村人口数量繁多,到那时,真的是死者要与活人争耕地了,只有在农村废除立碑箍坟倾向,才不会出现死者与活人争耕地的现象!
再次:农村传统的丧葬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得了的。由于中国农村,受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要想改变这个习惯,只有待农村老人渐渐的老去,青年人逐步进城,再过二三十年后,到那时,全面实行火葬可能就没有问题了!你们觉得呢?
几千年来,汉族人一直讲究木棺土葬,推行火葬,首先人们心理上接受不了,人死后要烧成灰,这让大部分人感到害怕,所以当时听说要实行火葬,有一些老年人在正策还未推行时自杀死亡,就是为了避免火葬。
而正是传统观念作怪,火葬这一制度,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实行了火化,并没有实行火葬,因为火化后人们还是要对骨灰盒依俗土葬,因而出现了二次葬现象。火化费、骨灰盒费用,有时候并不比棺材便宜,而火化后回家还要按照传统习惯,又是报庙又是守灵,照样是三日殡六日殡,那套程序一点不少,对于孝子贤孙来说,钱没少花,罪没少遭,火化的好处没有感觉得到。
而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地方火化后照样土葬,照样留坟头,照样树碑,耕地并没有节约,反而随着经济发展,大圈坟地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对于环境来说,当初的传染病基本消灭,火化不火化并没有什么影响,而火化不管是烧油还是烧电,只要是焚烧,都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损害。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中国的火葬制度推行,实行上是失败的,火葬只是火化,人们照样要入土为安,所以对于移风易俗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对于坟头占地现象,也有不少人提出,死人的坟头有个自然淘汰过程,现实中人们上坟,无非是上三代五代,百年以上的坟头,很少能够见到。死人和活人争地的说法,实际上并不符合现实。
个人的观点,对于丘陵山区的农村,山岚等不宜于耕种的土地较多,在没有传染性疾病的前提下,土葬并没有什么坏处。但平原地区和城区,由于土地资源较少,应该提倡火葬,火化后可以埋葬,但不应该留有坟头,更不应该树碑和圈坟。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提倡树葬、河葬、海葬等新式葬法,减少二次葬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许多事情,应该因地制宜,最好不要搞一刀切。
农村土葬全过程
早上六点多,棺材从狭窄的屋子里抬出来。
棺材停在宽敞的地方,放上龙杆。棺材在抬上山的过程中不能落地,必须用凳子垫好。
长子拿着招魂幡,端着灵牌走在前面。
提前打好的井,主人要先检查,怕有什么心怀不轨的人撒铁毛子什么的。
棺材到了,但是阴阳先生看的时间还有一会,所以棺材得先放在一边,用凳子垫好。
下葬时间到了,得先爆井,于是开始放炮。
爆完井要将里面的爆竹残屑全部清除。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