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自己家谱,需要找到出生地甚至父辈祖辈出生地所在村庄或区域的有威望的老人,他们一般牵头组织或者为编写家谱提供便利。
家普编修好后,他们也知道存放在哪里,有什么人保管。当然,去寻找的时候,一定要谦虚,保持对他们的足够尊敬,毕竟尊老,而且还是探索自己出生源头,认祖归宗的事。
我们现在说编家谱,但真真来源的说法,叫修家谱,为什么这样说,就是因为,在一个地方家族大体固定下来以后,基本上就会把家谱编好,以前家族社会特别重视这个,后来开枝散叶要补充,那就叫修正,所以叫修家谱。
这件事,以前在农村,一般都是有地方有点文化水平,而且事务不是特别多的老人牵头,每家贡献点资金,组织修谱,修谱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时间长达三年左右,每家家庭组成年人员,特别是有威望有出息的家庭更是详细,讲述一些事迹。
现在修家谱的少了,主要就是家族影响力越来越小,居住太杂了,也没有人愿意牵头组织了。一些地方也还能看到所谓的姓氏聚会,但这个基本上都是在当地做生意小有名气搞点钱的人在组织,也会组织修家谱,有钱的赞助,没钱的基本上不要问事了,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了解一些传统文化,虽然不一定非常纯正。
农村人一般都有自姓门的谱系的,若远地迁入现居地失谱的稀姓外姓人家,须找早初迁入本地的第一祖的坟,其墓碑上刻有由哪迁来的记载,知自姓由哪迁来就可返原籍寻谱了。
第一迁入人很重要,谱系上仅记录有他的名字,他以下各辈代没记录的,不然不失谱的。失谱的人家都是第一迁出人没返老家汇报过,否则不可能失谱的。
所以失谱者知祖上原籍地,还须持祖名字,返原籍,报第一迁出的祖名,才可查到。失第一迁出人的名应查不到了。第一迁入现居地的那位,已是自现居地本姓的祖了。
只不过自姓门里历代子孙的名字内范其固定字的,当知迁入的前原籍地的,虽不知笫一迁入人名字,因范字,在原籍谱系上仍可推断出谱系列名位置的。这是认祖归宗者再续谱的方式,有的断几百年仍可续补上的。但无范字又不知第一迁入现居地人名的,则查不成了,也续不上了。只有自重新自立谱系与传下去了。
失谱的多是城里人,入城里居住的人都是天南地北迁入或人方调入的人,杂姓混居处。甚至逃荒流浪进入的,只不过人方任命及调入的较固定,再是从商者来去明出处。
即便城里人原本知自原籍地址,死后也墓地立碑刻记。但换执正人及战争后,城周边几十里荒废一片,削平坟头弄碎碑或行正人不许此坟园存在,等等不定因素,追踪不成了。
因此城里人无第一迁入人口述祖籍地传承的,都找不回本门姓谱系,只有自独立再建了。
若有口述传承的人家,可返原籍查谱与上述农村同的。
谱系,凡定居一处没动过的人家,只一祖,再分各宗续谱,从而一祖庙,多宗祠式的,人口分布于祖庙周边几十里范围的。
只有迁出者,到新居地定居不再迁,子孙众辈众多后,转成祖,再分支出宗,再续谱系,返原籍汇编的,成为分支支系而另列一系了。从而本谱的祖在总谱上为宗,此为续上祖谱了。
再向上续是族谱,现存族谱有氏族式的,只不过更多的仅是世族式。
因此全列出呈:
氏谱,族谱,世谱,姓谱,祖谱,宗谱,门谱,家族谱,家谱,本家家谱。
如,黄帝呈:黄种人种下姬水种族内的一支轩辕丘一带的民族人群下的,轩辕氏分支的黄帝部落人群。而现存谱系仅达轩辕氏族处,再向下记谱式的。因此失人种与种族,仅略有民族,几乎全氏族与以下式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