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最怕的是什么?
打针时的疼痛
打针后的淤青、隐隐作痛、局部硬结.....
此时此刻的心情就是:
很 难 受 !
目前,打针一般有这四类:
1皮下注射
针头直接扎到皮下组织,比如扎在腹部、大腿处,胰岛素、干扰素注射就属于皮下注射。
2静脉注射
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我们自小打过的吊瓶、体检抽血,就属于静脉注射、静脉抽血。
3肌肉注射
通过肌肉注射给药,也就是打在手臂,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新冠疫苗都属于肌肉注射。
4皮内注射
这个超疼,注射方式是针头扎到皮肤表层里,请回想一下打青霉素前做的皮试,这就是皮内注射。
更形象的说明,请看这张图:图源网络,侵拳删
针对不同注射部位处出现的疼痛、淤青,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下面一起看看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
皮下注射部位异常
注射部位出现瘙痒、淤青、硬块,对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患者来说再常见不过了。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有:注射前清洁不当、注射手法不对、按压方式不对、药物液体太冰刺激皮肤等。
建议
腹部注射的战友们,在注射前、注射时要做到:
1. 药品从冰箱取出后,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接近人与体温度后再注射。
2. 注射前揉一揉腹部,或者轻轻拍两下小肚子,降低肌肉的紧张感
3. 注射时用拇指与无名指捏起皮肤,形成皱褶,有助于将皮下组织与肌肉层分离,避免注射时将药物注入肌肉层。
4. 进针时速度要快,不要害怕不要犹豫,针头进入皮肤的行程短,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损伤的组织较少,能相应减轻疼痛感。
5. 注射完停留3~5s再拔针,目的是让药液基本扩散至皮下组织,减少药液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6. 拔针后用干棉签压迫针口 1-2min,按压力度适中偏大(不会引起疼痛为主),能有效压迫止血、减轻淤血、淤青。
建议若已经出现瘙痒、硬块情况,可采取这些处理方法:
1. 瘙痒部位用热水热敷,或用些止痒外用药,比如皮炎平。
2. 切点新鲜土豆块敷在硬块处,或用消肿外用药物,比如硫酸镁。
3. 一旦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疼痛、硬结现象,应立即停止该部位的注射,换一个部位注射,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1]。
二
静脉注射、抽血处异常
从小我们就知道,打完针后要按压,但是拔针后的一段时间发现,针眼附近淤青一片。
这是咋回事?
其实,静脉注射、采血后针眼附近之所以会出现淤青现象,是因为采血时,采血针会在机体留下内外两个针眼:一个是我们可见的「皮肤针眼」,另一个就是被咱们忽略的「血管上的内针眼」。
如果拔针后没有按压好血管上的内针眼,会导致血管针眼部位少量血液流出,形成皮下淤血,从皮肤表面就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淤青。
建议
静脉注射、抽血后,正确的按压方式:
1. 按压时要手臂要伸直,不要弯着,不要边按边揉,这样容易导致出血。
2. 棉签的按压应该顺着进针方向按压,也就是说棉签按压位置和血管的走向是一致的,同时手指也要覆盖按压针眼附近部位,这样可以按压到皮下血管上的内针眼。
3. 按压力度适中,不要一会用力一会放松,不要挪动按压位置,按压时间建议在5分钟左右,尤其是凝血机制较差、血管硬化者。
4. 保持上肢抬高:有些人按压一小会儿就把手臂下垂,这也容易导致采血部位出血或血肿。建议松开按压点后手臂不要马上下垂,可以再抬高一会。
5. 采血后,如果马上提重物也会引起血管壁出血点再次渗血,引起淤青血肿,要避免提重物哦[2]。
最后,出现淤青切忌马上热敷?,早期热敷会适得其反,加重淤青程度。建议淤青出现24小时后再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青消散速度,也可涂抹一些活血化淤的外用药膏。
聪明的你学会了吗?
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帮到大家远离注射部位异常的烦恼,让治愈路走得更平坦些。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400-996-9603
参考文献:
[1] 刘军霞 康丽.干扰素皮下注射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15).
[2] 张凤霞.采血后淤青,可能是按压不当导致[J].医师在线, 202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