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夷公秦哀公子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秦夷公子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秦惠公子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公赢利。
秦厉共公赢利秦悼公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秦厉共公在位期间,蜀人、楚人、义渠之戎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拔魏城。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同年,以兵2万伐大荔之戎(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取其城。前457年,他率师与绵竹之戎(今甘肃天水东)战。前451年,筑南郑(今陕西汉中)城,置县。前444年,他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秦厉共公执正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
秦躁公秦厉公子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hāo]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秦厉公子、秦躁公弟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继位时,国正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灵公嬴肃秦怀公孙、秦昭太子之子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嬴悼子秦灵公子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秦怀公之子。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
秦惠公秦简公子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嬴出子秦惠公子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即位时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正,重用宦人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正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赢悼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是为献公。
秦献公嬴师隰秦灵公子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灵公死后,没有即成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嬴师隰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秦献公在位两大贡献:一是: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废除秦国自秦武公以来实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二是: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国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不薄,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不久,秦献公就去世了。太子渠梁即位。
秦孝公嬴渠梁秦献公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做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拳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以法治国。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秦惠文王嬴驷秦孝公子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和巴,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秦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武王嬴荡秦惠王子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洛阳。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受伤而死。
秦昭襄王嬴稷(则)秦惠王子、秦武王弟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武王之异母弟,在位56年,其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其实际执正时间仅次于乾隆。在位时,几乎连连对外用兵,先后大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公元前266年,昭王拜范睢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以白起为将,发动长平之战。公元前255年秦灭东周,取九鼎、周王朝亡。从此,山东六国再无敌手,秦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