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她叫张纯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高材生。家庭幸福,婚姻美满。
死去的时候很年轻,只有36岁。
有人说,对人类的绝望是纯如自杀的主要原因。
张纯如说:写作使她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
而对于同是从事写作工作的我来说,能感同身受的是:她看透了人性穷凶极恶的一面,她的眼里满是阴霾与疮痍。
到底是什么能让人在拿起刀宰杀同类的时候,是那样的随意?
她说:“人性中扭曲的东西会使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
她深刻地了解了历史,铭记了历史,而那些深入地了解让你发抖,让你崩溃,让你绝望。那些东西沉重地让你无法再对生活面露微笑,心中只剩下悲痛与疮痍。
于是自杀,似乎成了唯一地出路。
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走这样一条路,她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做别的研究,实现众人们所羡慕的“美国梦”。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
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张纯如选择去研究这一段历史,并且以这种方式呈现给世人,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史学研究应有的担当,也是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多少应有的一份担当。
哦,对了,你说张纯如的贡献?
那就是:日本追求正治大国的步伐也因此被打断。
2005年,在日本递交入常申请后,一场由韩国发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共有四千万人参与的,反对日本入常的签名请愿活动开始了。联合国于6月30号收到了这份请愿书。请愿者要求日本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否则就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国。
而日本正府至今是没有道歉的。其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活动也昭示其心中并无悔意。战后日本正府并没有正式道歉,其参拜的靖国神社中仍供奉着侵华战争中的甲级战犯。
可怜的日本人民也活在一种“集体失忆”中,并不是因为苦难太过痛苦而选择遗忘,而是人为地把它删去。
可日军留下的证据,足够了。
今日,我们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受难者的尸骨,孩童的衣物和小鞋子,被强迫去做慰安妇的中国妇女的影像,以屠杀为乐的日军的黑白照片,更不用说那些浩瀚如云的史料和卷宗了。
我很喜欢日本的动漫,樱花,寿司,以及三月的北海道。
我也欣赏日本国民的严谨地敬业精神与优秀的个人素质……
可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我始终抱有一股深深的恐惧与抵触。
我总会遇到一些自以为是的“中国人”,他们会站在看似理性,有文化,有学识的角度,去阐释广大百姓因为爱国而发出的呐喊,是多么傻气。
可这个世界,就是需要那么些硬气,固执,不接受所谓地“利益导向”的人,亦如鲁迅,亦亦如张纯如。
你说南京大屠杀到底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想关系就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的几十年。
我们会把它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里,永远严肃看待,永远心怀悲痛,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世不会忘记。
用一篇情感鸡汤引起当代新媒体读者的共鸣很容易,但需要多少的努力,才能唤醒半个世界对一段历史的回忆?
所以,请记住,张纯如!这个被称作南京城的女儿的人。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