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地方是哪里叫什么江

时间:2017-04-18 09:22:48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屈原披发行吟

  屈原家世背景优渥,但是仕途不顺,两次被发配流放,最后殉国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经披发散步江边,然而细细想来,他这一举动却也是对当时楚国朝正的不满。

屈原画像

  屈原画像

  在古时,只有少数地方的人会披发。真正有文化发达的地方男子都是束发戴冠,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文明人的表现。《左传》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内乱的时候,被人砍断了固定帽子的缨,当即停下来,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终命丧他人之手。这么看来,古代文明人对自己的着装打扮真实注意到一种极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关头,竟然还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还端正。这份勇气,真实让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来说回我们的屈平,出身贵族又洁身自好,同时性子里还有文人的那份气节。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应该是一个相当注重自己仪表的一个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发的举动,可见他当时内心是多么的绝望。

  还有一说,屈原披发的行为是对当时楚国腐朽的朝廷拳贵的一种轻蔑不满与反抗。因为那些拳贵上朝时,纷纷都是束发戴冠,一副人模狗样的正经模样。而真正心怀天下的自己却被流放,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实,在我看来,屈原的这种结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条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实现自己的正治理想。但是他本性里的那份“直”让他容不得半点沙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才得以在历史上留名。

  屈原的爱国诗

  屈原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具有非凡的自信与自负,为人狂傲,诗也是常常含着瑰丽出奇的想象,超脱物外的浪漫情怀,忧国忧民的爱民之心,更有那磅礴汹涌的爱国热情。

屈原的名言

  屈原的名言

  他的诗就如他的人,感情真挚,一不小心就会喷涌而出。

  恰如《九歌·国殇》。

  《九歌》创作于屈原晚年被流放的时期,那个时期的屈原怀着对于天地的敬畏,对于楚国先祖创下基业的怀念,满怀着屈原对于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公认的屈原作品的最高峰,而《国殇》是其中的佼佼者。

  穿着铠甲,拿着吴戈的战士在车毂交错中喷洒热血,既然离开国家想要开创基业,保家卫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回国。他深爱着他的国家-----楚国,愿意为塔放弃生命,只求它的屹立不倒,所以即使是身首异处也从不后悔,他拿起武器就不曾放下,保卫它,守护它,只求在死后也能化作英魂,来看着它——他的楚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