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为什么不是108将?
然而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晁盖不在其中,晁盖作为梁山泊发展壮大初中期的头领,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却没有位列其中,初读确实有些让人疑惑。不过有一些人人物这样的设定是小说剧情需要。
在水浒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及时雨宋江被定为为一个最初并不想和朝廷为敌不愿意上山落草的形象,这样梁山前期就需要有一个出色的领袖出来举大旗。同时,故事的结尾必须是宋江来呼保意通领众好汉,因为历史上有"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山东河北一带活动的记载,其中没有晁盖。如果让宋江一上山就坐第一把交椅,便不符合人物的性格,故事曲折性也会少很多,于是晁盖就只有在五十九回早早的就义。
晁盖是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奠基人,曾成功地领导了智取生辰纲、全歼济州“围剿”、江州劫法场等战斗。生前就对宋江篡拳招安有所觉察,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临终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实质是对腐儒小吏宋江坐第一把交椅的否定。
晁盖是怎么死的?熟读水浒的人都知道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然而再往深处去回味,我们会发现晁盖不是死在史文恭手里,其实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他的死亡,显示了梁山正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就晁盖本人来说,在他身上有一个结,这个结解不开,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
刘唐、公孙胜这些江湖游民,听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有十万贯财宝押送给当朝太师蔡京,立即就想到了东溪村的晁盖,并美其名曰将这些财宝送给他。连私塾教师吴用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都给学生放了假,跑到晁盖家里,商量起抢劫生辰纲的事情。吴用这个小知识分子很有水平,他设法把阮氏兄弟拉下了水,并用活了白胜这个棋子,在黄泥冈智取了生辰纲。劫案事发后,由于宋江通风报信,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兄弟等七条好汉投奔王伦。在梁山上,吴用成功地策反了林冲,上演了一场大火并,智多星的绰号,他真的当之无愧。给粱山带来十万贯投资资金的晁盖,毫无争议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为梁山的第二任首领,并由此开启了晁盖时代。
十万贯生辰纲到手后,新的梁山事业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晁盖的使命其实已经完成。他任梁山“一把手”时的班子,纯粹是过渡性质的。在他身上凝结着一个义气与正治冲突的死结,过度的义气使他保持着与朝廷的距离,造成了他正治上的短视。名义上的山寨寨主,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一把手”。没有办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弄潮儿,都有自己的时代英雄,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更迭的规律。等到众好汉劫法场将宋江迎上山后,梁山的拳力中心便开始悄悄转移,山寨上贯彻的完全是宋江的拳力意志。宋江的上山,标志着梁山新时代开始。
晁盖肯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为过渡性人物,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会被架空了。其实他是一个过分讲义气而忽视正治拳谋的人,在梁山上大部分人企图向朝廷靠拢的情况下,领导梁山事业的发展,就成了他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当被架空的晁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梁山中的尴尬处境,怀着满腔的悲愤带兵出征时,我们完全可以预见此行的结果。
晁盖能够操柄梁山,完全是吴用一手策划的结果。吴用虽然只是个小学教师,但却不甘心做个“老九”。他心里那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种子,一直在寻找萌发的契机。抢劫了生辰纲后,他看到了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晁盖的表现,使他感到了自己前途进一步发展的困境。晁盖和众兄弟上了梁山以后,为王伦的好吃好喝好招待所迷惑。“不是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听了晁盖的傻话,吴用一个劲冷笑。这冷笑里似乎充满了鄙视。晁盖不太高兴“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吴用说:“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吴用对晁盖“只是一勇”的评价代表了他的心声,他比谁都明白晁盖身上的死结,晁盖只是一个张飞般的勇夫,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期待刘备式人物的出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