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1939年,丰子恺为纪念弘一法师60寿辰,开始着手绘作护生画的续集。初集既然是50幅纪念50岁,那么续集纪念60岁,理该是60幅了。丰子恺作画完毕,由宜山寄往泉州,请弘一法师配上文字,弘一法师见续集给予出,非常欣慰,给丰子恺写信日:
鄙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集功德于此圆满。
丰子恺收此信,私下就想,即使大师位世百年,画第六集时,自己也该82岁了,他岂敢不从呢?因此,他在复信中表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弘一法师终于没等到计划实现的那一天,过早地于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圆寂了。护生画功德贺满的使命便落到了丰子恺一个身上。
广洽法师与弘一法师的友情
广洽法师,1900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罗东埔头。1921年10月在南普陀寺拜瑞等和尚时他才21岁,比弘一法师出家时的年龄小十几岁。1937年移居新加坡,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后任主席。
广洽法师与弘一法师相识是在1929年,即弘一法师第二次到闽南。当时广洽法师是南普陀寺副寺,管理财务。1931年9月,广洽法师写信到温州给弘一法师,邀其赴闽,而弘一法师于次年到闽后,就在闽南定居下来。
1936年春,弘一法师患病于泉州草庵,广洽法师总是前往问疾,并每次都陪他到厦门就医,如此历时数月。通过弘一法师介绍,广洽法师早在1931年拜读了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后,不开始通信,并很快成为方外莫逆之交。1948年,广洽法师由星洲(新加坡)回厦门参加南普陀寺的传戒大会,恰逢丰子恺在小女一吟的陪伴下,由台湾转至厦门,冥冥之中好像是弘一法师有意指引他们前来会面一般,两个人意外相见,那种亲情、那种胜缘,不是语言所能形容的。丰子恺在广洽法师的引导下,参谒弘一法师生前的禅室,指示法师手植的杨柳。丰子恺睹物怀师,肃然久立,不得所语。有感于此,他随即作了一幅画。题上“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的诗句,送给广洽法师。他把自己和广洽法师的形象都画在这幅画里。
丰子恺
1949年元旦刚过,他又赴泉州谒弘一法师圆寂之地。丰子恺在泉州的时候,有一位居士拿出一封信给丰子恺看,此信正是当年丰子恺寄给弘一法师的。信上“世寿所许,定当遵嘱”八个字顿时跳至丰子恺眼前。于是他当即发愿绘作《护生画集》第三集70幅。1月14日,丰子恺在厦门赁居古城西路43号二楼,闭门三月,基本完成。其中有一幅题名为《幸福的鸡》,事情直接与广洽法师有关,请看丰子恺的亲笔题诗:
我作护生画,七十差一幅。
星洲广洽僧,寄我一函牍。
自言上元日,乘车访幽独。
车中有五鸡,绳缚五鸡足。
云将被烹斩,以助元宵乐。
分胆求救援,有口不能哭。
老僧为乞命,愿用金钱赎。
番币十五元,雪此一冤狱。
放这光明山,永不受杀戮。
一僧具慈悲,五鸡真幸福。
我为作此歌,又为给此幅。
护生第三集,到此方满足。
此画集第三集于1950年2月出版。《护生画集》历经半世,功德圆满
李叔同未出家前的老照片
小编搜集了以下几张照片,为李叔同未出家前的照片。
李叔同出家前照片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