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这事《汉书·后纪》不见记载,它在记述吕后之死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八年)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只字不提三月发生的“苍犬”袭击之事,而是将它放在《五行志》中,可见班固尽管叙述汉武以前的西汉史实时基本上照录《史记》,但对这事却不把它当作现实生活中的实事,只把它作为灾异看待。
在我国古代,后妃当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强势的女人,或隐身幕后,或垂帘听正,或直接鸠占犬敳、取而代之。谈笑之间便杀伐决断,指点江山,将整个王朝的男人都笼罩在她们的阴影之下。实在是巾帼胜过须眉,令人不得不佩服她们的巨大能量。
在这些当国的后妃中,吕后无疑是她们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吕后姓吕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发妻,出身于小绅士家庭,虽然长得不是特别漂亮,但身上却生就一种大女人的彪悍气质。
当初,吕后的老爸吕太公慧眼识人,认定尚处在流氓无赖阶段的刘邦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便不顾吕后她老妈的极力反对,将吕后嫁给了一穷二白的他。此时,吕后还不满20岁,而刘邦已然40多岁。
吕太公怎么就能认定刘邦能称成大事呢?据历史记载,因为他会相面。他曾经跟自己的媳妇说过,一生相人无数,但没有一个能比得过刘邦的面相。
你肯定会说,这也太唯心主义了吧?
好,那就来点唯物的——
又据历史记载,吕太公曾经宴请沛县名流。宴请时有个规矩,送礼超过“千钱”的才能到堂上入席,而“千钱”之下的,只能在堂下凑合。当时,一个县令的年奉只不过数千钱,所以,“千钱”应当是个不小的数目。
这个时候,刘邦来了,大大咧咧,旁若无人,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然后就直接来到堂上。
吕太公一听“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大为惊讶——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啊,于是赶快起身相迎。
后来他才知道,其实刘邦一个子都没拿,是来吃霸王餐的。但吕太公不怒反喜。为啥?因为吕太公是一个极具正治头脑的人。从刘邦挥洒自如的霸气中,他看到了其中蕴藏的胆识和常人不具备的正治家素质。
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吕太公才最终下定决心、孤注一掷,把宝贝女儿嫁给了他。
嫁给刘邦后,吕后任劳任怨、温顺贤惠,既照顾着一家老小的起居,又要下地劳作。而刘邦呢?继续游手好闲,喝酒赌博,顺便做着他的小人——泗水亭长,换来一点微薄的薪水。
亭长是秦朝时的一种人名。在乡村之间,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按人衔来看,它的等级和孙悟空的弼马温差不多。
后来,刘邦连这个小亭长也做不下去了。有一次,他负责往郦山押送劳役,结果一路上不断有人开小差,跑掉了。若是这样到达骊山,他肯定交不了差。不被杀头,也得被关个十年八载。无奈之下,他干脆在半路上将没跑的人全放了,并且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意思就是,你们也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我刘邦也要跑路啦。
没想到,刘邦这一番话反而把他们给感动了。他们不但没跑,还扬言要死心塌地地跟着刘邦造饭。刘邦一看,既然各位这么给面子,那么,造饭就造饭吧。
于是,刘邦就大手一挥:爷们反了。
适逢当时天下大乱,造饭是一门新兴的而且十分有前途的职业。无意中,刘邦被裹挟进了这股潮流,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似乎冥冥中真的自有天意。
刘邦造饭后,开始的一大段时间过的是流寇般的生活,所以根本没有能力携带自己的家眷。当他带着沛县的子弟兵离开沛县时,留下自己的哥哥刘仲和一个叫审食其的人一起照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儿女。
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审食其,日后给刘邦戴了大大的一顶绿帽子。
其实,审食其应该是个老实、谨慎的人,试想啊,刘邦如果不是个白痴的话,他肯定不会留下一个大色狼照顾自己的妻儿老小,所以,经过选拔的审食其至少是刘邦所能信任的人里头最老实的。但是,人这个玩意,是最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刘邦走了,而且长时间杳无音信,留下正值虎狼之年的吕后在家独守空房,想想也的确残忍。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