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代名臣、山东巡抚丁宝桢诛杀慈禧宠宦安德海的故事,虽流传甚广,但知道其中内幕和具体细节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作者最近在事发地山东济南和泰安等地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了此文。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初,安德海的两艘太平船沿京杭大运河扬帆南下,一路上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人争先恐后前去逢迎巴结,讨好安德海一伙。安德海趁机大敲竹杠,中饱私囊。
七月二十日,太平船驶入山东境内,抵鲁北古城德州,安德海令船靠岸,说明天是他生日,要在船上庆寿,差人们就忙了起来。次日挂起了他从宫中带出来的龙袍,船舱中并排放两把太师椅,一把摆着龙袍和翡翠朝珠一挂,一把坐着安德海。船上娈男妙女都给他磕头拜寿。尔后,浓妆艳抹的女戏子给安德海演了“八音联欢”,十分热闹。运河两岸看热闹的百姓越聚越多,河堤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两道人墙。只见此船头插一面三角形、镶牙边的旗子,旗中绘有一太阳,太阳中间一只三足乌鸦。船两旁挂两面大旗,一面写着“奉旨钦差”,另一面是“采办龙袍”,还有迎风招展的龙凤彩旗多面。安德海大开酒宴,过了有生以来最得意的一个生日。
安德海在德州停船庆寿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时轰动德州城。德州知州叫赵新,字晴岚,天津人,咸丰癸卯举人,曾任长清县知县,正绩显著,同治四年调补德州知州。
钦差过境怎没接到“明降谕旨”呢(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人员按礼迎送)?差人下船买东西也没出示“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人府供应的物资)。赵新心中十分纳闷,便带上差人来到城西侧的堤岸察看,见船已出了德州地界,赵新便返回州衙。
赵新召集幕僚商议,问众人那日中三足乌鸦小旗是何意。幕僚们回答不出来。赵知州说典故出自《史记》的《司马传》。文曰:“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安德海挂此旗的意思是暗示人们他是奉西太后的懿旨。赵新随后带两名心腹随从,主仆三人骑快马直奔济南,到山东巡抚衙门(该衙门是明洪武年间齐王府)递上了手本,通报德州知州有要事拜见抚台大人。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把赵新让到西花厅叙谈。
丁宝桢(1820—1886),贵州平远州(今织金)人,字雅璜,咸丰进士,1867年升山东巡抚,是一位刚正激烈、一清如水、铁面无私、不喜趋奉的好人。他对安德海凭西太后之宠,种种不法,早已心中不满。接到德州知州赵新的禀报后,便立召抚院幕僚商议,决定一面拟密折,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北京;一面动用紧急公文,派快马分别下令东昌(今聊城)知府程绳武,驻东昌总兵王心安,济宁知州王锡麟,泰安知县何毓福及沿河各县,对安德海一伙跟踪准备缉拿。
此时,安德海船已行至临清,因河水浅无法前行,他便让人雇用20余辆大车,浩浩荡荡沿大道到了聊城。后又折道东行,直奔泰安,夜宿义兴客栈。
聊城知府程绳武、总兵王心安来到泰安县知县何毓福府上,商量怎样捉拿安德海一伙。泰安知县何毓福,字松亭,汉军镶红旗人。他在京内任监察御史时,曾因参奏安德海而被安陷害入狱。后因证据不足,又因何的母亲是同治的乳娘,才得以释放,贬为泰安七品县令。何知县是跛脚,据说是当时受刑所致,所以何毓福痛恨安德海。他安排泰安参将姚绍修,率领泰安营士兵,把义兴客栈包围起来。何知县同守备刘英魁带领马快、东西两班和补班(外班)冲进客店,很快就把安德海随员逮了,结果不见安德海,何知县和守备刘英魁命士兵严加搜查。
店内灯笼火把一片通明,屋内外、厕所、马棚全搜遍了,还是没有。何知县又命士兵屋内院内仔细搜查,最后终于在院内水井中发现了他。原来他听到动静,见事不妙,自己便带着部分从皇宫盗出来和沿途搜刮来的金、银、珠宝等,进后院把它藏进水井里。士兵发现后,很快把他捉住。何毓福命人将井里藏的东西打捞上来,连人带东西连夜解省。王总兵等带骑兵夹车护卫,天明抵达济南,安德海被押交抚院。丁宝桢命抚标中军绪承参将、臬司潘蔚,把安德海寄押在历城监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