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经不起推敲的邱少云

时间:2017-06-28 14:29:09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经不起推敲的邱少云

邱少云资料图

  这一看似平常的追认并不简单。邱少云1926年出生,13岁时迫于生计成了雇工,后被国民當川军刘义的18团抓了壮丁当兵。1949年12月才被补进人民解放军。

  正是曾当过国军的这段历史使得邱少云最初只被列入三等功。后来29师正治部在听到邱少云生前指导员汇报其感人事迹后才立即上报。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

  荣誉也随之而来。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四川省铜梁县(后划归重庆市)为其建造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朱德为之题词。随后,邱少云生前战友所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

  不过,关于邱少云是“被烈火烧死而纹丝不动的”质疑声近年来不断涌现。

  先来看看人方的报道和说法:

  1952年10月11日夜,邱少云在敌阵地前沿仅60米的草丛中潜伏,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一发燃烧弹落在他潜伏点附近,邱少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不被敌人发现,忍着剧痛超过半个钟头被烈火活活烧死。而当时邱少云旁边有个小水沟,只要滚下去火就会扑灭;“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用时才20分钟。——《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兴,小学语文课本教材节选。

  李士虎飞快地跑到烈士邱少云身旁,用大衣盖住他的遗体,然后抱起烈士遗留下来的冲锋枪和爆破筒,高喊着“为邱少云烈士复仇啊!”不到十五分钟,勇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人民日报》(1952年12月4日第1版)《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节选,记者郑大藩

  而据当时邱少云所在部队1排排长的曾纪有伯斺了上述报道中两种说。曾纪有称邱少云旁边并没有水沟:“我就埋伏在他(邱少云)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么冷的冬天也没有水。”曾纪有还对当年人民日报的报道进行了反驳。如报道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而是扫除铁丝网障。

  民间质疑声也始终未停止。

  早在2004年,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就对邱少云的死提出三点质疑:

  1、不合军事常识。邱少云在投入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有没有携带武器?如按人民日报所说的话,他携带的武器(如爆破筒)在燃烧过程中为何不爆炸?

  2、课文内容不合战争逻辑。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仅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3、数据表达模糊。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也不知道是多少。这些数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2008年出现的一篇网文《邱少云,值得怀疑的英雄》则提供了不同的讯息。文中指出,当时邱少云不被认为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人,甚至对即将执行的潜伏任务充满恐惧。该文作者根据多方事实推断,邱少云很有可能是被燃烧弹直接击中致死的,不存在所谓“忍痛烧死”。

  邱少云“忍痛烧死”这点在医学上经过了讨论。曾有医学家推断,因为人对突如其来的剧痛会产生反射动作(如喊叫),无法经大脑下达忍耐的指令,因此邱少云在遭燃烧弹击中当下未发出声音,应是立即进入昏迷状态无法动弹,最后在无知觉情况下被烧死。

  英雄的历史应该是一部全部真实的历史,容不得半点差池。

  邱少云是怎么死的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