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樊梨花怎么死的 樊梨花与薛丁山的故事

时间:2017-07-04 17:26:48  

  樊梨花与薛丁山的故事,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

  薛丁山是薛仁贵的儿子,妻子是大唐女将樊梨花,薜仁贵与樊梨花在东天山一带留下的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很久,据历史记载薛丁山先后共娶了三位妻子,但是最精彩最美丽的就是樊梨花,为什么说最精彩呢?因为薛丁山娶樊梨花经历了三休三请的坎坷心历路程,这对欢喜冤家又会有怎样的奇妙爱情旅程呢?

  隋末唐初,唐王李渊夺取隋朝正拳,建立了唐朝。由于治理有方,国力强盛,声望很高,西域各地纷纷遣使到中原与大唐修好,伊吾城主石万年举七城首先归附大唐。但自持强大的突劂势力不甘衰败,常常出兵侵挠唐王朝控制的西州和伊州,还挟制焉耆王,挑动高昌王和伊州城主与大唐为敌,甚至阻断交通,劫掠各国使臣。

  当时,镇守河西锁阳城的大唐名将薜仁贵,智勇双全,顿食斗米,膂力过人,单臂可以扶起被狂风刮倒的营帐旗杆,在唐初是东征西战中一位勇猛强悍的老将。

三休三请.jpg

  为阻止突厥侵挠,唐王朝遣守边将军薜仁贵发兵西征,当大军开赴东天山脚下,与突厥兵马对阵准备厮杀时,只见薜仁贵身披战袍,手持方天画戟,英姿勃发,气度非凡,为了边阵的安定,为了丝路畅通,大唐的统一,他在短兵相交之刻,向敌阵张弓连发三箭,射中敌阵大小头目三人。这在敌军阵营中立即引起一片惊慌。敌阵首领深感薜仁贵久经沙场,武功高强,非等闲之辈,自知绝不是对手,便立即下马请降议和,使即将血染东天山的一场恶仗才没有重演。这就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凯歌入汉关”这一美传的由来。

  当薜仁贵回师白虎关(在今安西与柳园之间)休整时,传说前来支援薜仁贵之子薜丁山误以为营帐内突然显现白虎星下凡,慌乱中张弓就射,竟然把薜仁贵当白虎星射杀身亡,这个带有神化色彩的故事虽然不足为信,但薜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美言却千百年来广泛流传在民间。

  樊梨花是参与唐王朝西征中的一员女将。据传樊梨花原本是唐朝蕃邦一个山寨的首领,并不依附唐军,只因为西突厥不断东侵骚挠,具有爱国热情的樊梨花在唐将程咬金的劝说和邀请下,才毅然起兵西征。在她转战天山南北过程中,配合唐军确实打了不少胜仗,表现非常英勇,不仅为唐军弘扬了军威,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生动感人的传说,像在东天山焕彩沟点将换装的故事,在鸣沙山同敌人遭遇,欲血奋战,最后流传下来的沙山藏营典故等……。

  如今,你若沿哈巴公路老路前往山北,在走进南山口不远,便可看到一个叫焕彩沟的地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汉碑,就曾是唐代樊梨花行军途中休整的地方。因为从这里越往山里走,天气会越凉,若回头往山外走,天气则会越热,所以樊梨花才传令人马在此停留,进行了点将换装,并为死难将士在这里准备了棺木。当时人们见此情景,便给此处留名叫棺材沟。延用到清代,一次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路过这里,听说这条沟叫棺材沟,觉得很不好听,也不吉祥,便下令更改为今日的名子叫焕彩沟。

  沙山藏营则是说樊犁花在西征中,先派一营女兵探路,在走进草原柳条河边的沙山子时,没想到突然同埋伏在沙山附近的突厥铁骑遭遇,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结果终因援军未能及时赶到,女营寡不敌众,伤亡残重。当樊犁花率大军赶来把敌军打跑,才将壮烈牺牲的战士埋葬于沙山之下。另有一说是西征女兵有一营当时先扎营于沙山之下,没想到一夜之间,天气突变,狂风大作,越刮越猛,铺天盖地,防不胜防,第二天女兵全被埋在厚重的沙山之下。后来每到风天或者有人上山滑沙,沙山就会发出各种响声,音量随着震动大小变化不同,时而像战鼓雷鸣,时而像战马冲锋,时而似精灵哭泣,时而又如万众欢呼,时隐时现,若幻若真,人们说这是长眠在沙山下的征战将士忠魂不散。其实呢,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人民群众把古代征战将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总愿同大自然的物理现象相结合罢了,以表达后人对传说中的远征将士的一种缅怀之情。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