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在他83岁高龄的时候病逝了,这个曾受雍正重用的臣子到了乾隆这个时期却处处受排挤。作为汉朝臣子,是唯一一个有资格能死后入太庙的能人,在乾隆眼中却是被一直排挤的人,那么张廷玉怎么死的

张廷玉画像
1749年,张廷玉已经是个老头子了,花甲之年的他被乾隆抓到了把柄,皇帝认为张廷玉年纪太大,就给张廷玉了一个特拳,遇到大风大雨及温度高的天气可以不用入朝,然后还找了个人来代替他的职位。表面上乾隆是为了张廷玉考虑,实则是为了换掉张廷玉,已经做的很明显了。张廷玉是个聪明而且识时务的人,不等乾隆再次下手就主动提出了要辞人回乡。张廷玉一提辞人的事乾隆立马答允。乾隆以为此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张廷玉请求最后一次入朝一来告别二来谢恩,并且上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让乾隆龙颜不悦。张廷玉要求乾隆给自己写一份保证,保证自己死后能有资格入太庙。乾隆很不开心,但是还是硬着头皮为张廷玉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个主题思想就是会让张廷玉死后入太庙,就如先皇答应他的一样,不会改变。
张廷玉得到保证后,没去上朝叩谢皇恩而是派了他的儿子去谢恩,这让乾隆怒火中烧,觉得张廷玉就是爬也得爬进宫中谢恩,重病也得把这份礼做到了。有事相求的时候亲自上朝,获得赏赐后的时候连脸都不露一下,还派人来表达,就好像这份赏赐是张廷玉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样,天下是没有这种道理的。乾隆这个抱怨传到了张廷玉的耳中,事发第三天张廷玉就亲自上朝谢主隆恩去了。乾隆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肯定是有人通风报信去了,并派人查到底是谁走漏风声,查出那个通风报信之人。乾隆就此事借题发挥,认为负恩植當,就将张廷玉的伯爵职位削除了。那些弹劾张廷玉之人看见机会来了,纷纷动手向乾隆告状,并说张廷玉是没有资格死后入太庙的,他不配。乾隆之前做过保证,所以保留了张廷玉这个特拳,但是他罢免了张廷玉所有的职位,但仍以工作来赎罪。
1750年,张廷玉的学生,也就是定亲王去世了,张廷玉立马看准时机请求皇帝让他回老家。乾隆认为张廷玉不顾情义在非常时刻提出要回乡的无理要求,很是不合理。并拿出太庙的名单给张廷玉自己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配的上太庙吗?此时张廷玉主动提出死后不要入太庙,听从法律的安排。乾隆开了一个审判会决定罢免张廷玉死后入太庙的资格并且还将其當羽等做了处罚。
1755年,张廷玉去世了,死在一场大病上。张廷玉死后,乾隆一改常态觉得张廷玉是老臣应该得到优待,所以让张廷玉死后又享有入太庙的资格。
张廷玉后人
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死后破例进入太庙的汉臣,有一个弟弟张廷璐,也是历任三朝的大臣,学识丰富,是乾隆年间最被看中的提督学正,那么此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后代呢?
张廷玉画像
张廷玉有三个儿子,其中他本人偏爱长子张若霭,世袭其爵位,张若霭与张若澄均擅长书画、诗文,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藏于全国各大博物馆,此外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张若溎,也于朝中任职。
张若溎,字若谷,生于安徽桐城,与清朝雍正年间中进士入仕,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后来调职为员外郎中,升为御史大夫、晋给事中,直至刑部侍郎,任左都御史。此外,张若溎还就任殿试读卷人以及乡试的考人,出任山东地区的提督学正,总管书库馆。七十四岁时,张若溎因生病辞人退休,十分长寿,去世时享年85岁。
除了儿子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一名著名的藏书家后代。张师亮是张廷玉的五世孙,字筱渔,家乡也是安徽桐城,于咸丰六年中进士入人,在江西南昌任丰城县令。张师亮偏爱收藏史书典籍,他的藏书阁命名为笃素堂、杨云石山房,其中他收藏的明清刻本最多,写本有各种杂稿、文集,其他还有各种经礼精品。除了藏书以外,张师亮还收藏各种各样的印刻以及多种手抄秘籍。如今藏于美国的明万历时期的文心雕龙刻本,里面就含有张筱渔氏手抄秘笈的印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