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成本华子女现状 成本华参军前照片

时间:2017-08-04 16:35:10  

  据王耀恕回忆,当时的和县中学也成立了童子军1194团,帮部队“搞宣传,搞慰问,背子弹,送点吃的”。

  不过,据许仁珍回忆,成本华从小没上过学。陈其才也认为成本华不是童子军,至于她腰间系的皮带,“当时到处都是”,包括他自己“小时候都系过的”。由此,可以基本排除成本华是女童子军的说法。

  成本华的形象和经历,让人联想到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新四军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而成。1938年三四月间,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700余人进驻和县地区。

  我们翻阅了《新四军军史》,新四军对日的第一场战役是1938年5月12日巢县东南的蒋家河口之战,之前没有在和县县城驻扎的记录和战斗记载。成本华是新四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她究竟属于什么战斗序列?

  根据《和县志》记载,民国27年,也就是1938年,国民當皖东地方部队第十纵队第二支队3000余人驻守和县。东北人柏承君当时就在这支部队里。

  在柏承君家当“老妈子”的成本华,会不会加入了这支部队呢?

  陈其才曾经走访了不少和县的老居民,其中一位老人曾经在日本驻扎部队中当过翻译。陈其才清晰地记得,那位老人看到成本华的照片后非常肯定,“就是柏承君手下的服装”。

  成本华当时有没有正式参军,如今没有资料可以佐证。但综合各种信息,似乎可以推定,被定格于1938年4月24日的成本华,当时是在柏承君的抗日部队中。我们查遍史料,并没有发现第十纵队第二支队当天与日军作战的任何相关记载。

  一场“消失”的战斗

  要想“找到”成本华,必须还原1938年4月24日发生在和县的那场战斗。最直接的知情人,莫过于当时日军的随军摄影记者。

  最早刊登成本华照片的《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摄影记者署名“渡边特派员”。这显然不是全名。我们联系了日本朝日新闻中文网及朝日新闻总社。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对方未能提供太多信息。

  我们只能折回头,从掌握的大量档案资料入手进行梳理。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上海、南京相继陷落,战火很快烧到了江淮之间的安徽。为鼓励桂系李宗仁出兵抗战,蒋介石卫任其为第五战区司令长人,后又兼任安徽省正府主席。

  主正安徽后,李宗仁立即成立了“民众总动员卫员会”,号召人民起来保家卫国。淮上健儿自古尚武好强,而当时南京失守后,国民當军队撤往江北,给民间武装带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王耀恕回忆说:“那时候我们这里的武装一下子兴起了,不然人民自卫军哪有枪支。”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浦口仅一桥相隔,南临无为,西接含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时,川军杨森部第二十军以一部驻留和县、裕溪口等处警戒江防,主力移驻安庆,防守长江北岸。安徽省保安部队也奉命参加津浦路南段保卫战,驻巢县的保安第八团和驻含山的第九团分别向雍家镇、西梁山、和县、江浦一带游击。

  可以说,当时和县的地头,活跃着正规军、游击队、新四军、保安团、自卫军、大刀会等多支抗日武装。

  自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0年4月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日军先后七次入侵和县,其中数次留有战斗记录。

  据我们在安徽省档案馆找到的一份《和县沦陷记》记载,1937年12月27日,时任和县县长王殿之就曾率部抵抗过日军。

  在这份《和县沦陷记》中,还详细记录了和县人民自卫军抗日的几次战斗。1938年1月17日,日军侵犯乌江,和县人民自卫军范培珉大队率部抵抗后撤退。当夜下起了大雪,自卫军钱镇东大队趁日军烤火时偷袭成功,杀敌数十人。

  93岁的和县老居民汪子链听说过这次战斗,“据说杀死了不少人”。

  在1938年2月出版的《申报》上,我们找到了一次小型对日作战的报道:和县便衣壮丁九人,路遇数十日寇强令民众集合欢迎,于是混入人群,突然开枪,致敌4死7伤,我方1人牺牲。

  据《安徽抗日战争史》记载,1938年3月中旬,保安第九团600余人,从和县挺进江苏省江浦县星甸,并于3月20日收复江浦县城,给驻南京的日军以极大的震撼。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