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曹操从徐州回来,因为有了这几座城,就在濮阳迎击吕布。第二年夏天,由于发生了大饥荒,曹操和吕布的战争暂时停了下来。陶谦死后,曹操想乘机平定徐州。荀彧劝他说:”兖州是将军首倡义举的地方,是您的根本,就像是汉高祖的汉中,这地方不能不首先平定。这时候如果您攻打徐州,吕布乘虚打过来,丢了兖州,将军再没有打下徐州,将军您又能回到哪里去?何况徐州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等您攻打徐州时,麦子已经收完了,假如他们坚壁清野,我们不能就地取粮,不出十天,您的十万大军将吃什么?由于我们已经两次攻打徐州,结怨太深,即便是勉强攻破,也还是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占有它。曹操听从了荀彧的意见,先收麦子,再分兵平定了反叛的各县,最后在定陶打败了吕布,逼迫吕布东去徐州投奔了刘备。
建安元年(公元196),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曹操召集有关人员商量着迎取汉献帝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汉献帝身边有将军韩暹、杨奉,他们向北与张杨联合,一时难以制服,不如先平定山东各地。但是荀彧却力劝曹操迎接汉献帝,曹操也听了荀彧的话,立刻赶到洛阳将汉献帝迎接到自己身边。有了这一着妙棋,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立刻显示出其正治上的优越性。
荀彧的功劳,还体现在帮助曹操谋划对敌袁绍这件事情上。曹操迎接汉献帝,袁绍内心忌恨,想趁着自己兼并了四州地域一时强大无比,而曹操新败于张绣,打算进攻许县。而曹操,想主动进攻袁绍,感觉力量不足,想做出妥协,又心有不甘,一时间情绪失常。荀彧帮助曹操分析,曹操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即度量、谋略、治军能力、待人的德操,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袁绍是不会有作为的。荀彧还劝曹操,应该先征伐吕布,平定徐州,然后再全力对付袁绍。曹操一一听从,直到曹操完成了这些军事行动,袁绍也没有动静。人渡之战时,曹操军队缺粮,一时心内动摇,想撤兵回许县。曹操写信给荀彧,荀彧回信说,在这决战时刻,先退兵就说明自己没有了胜利的信心。这是一个用奇计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个机会。曹操听从了荀彧的话,出奇兵袭击了袁绍的粮仓,果然打败了袁绍。
曹操对荀彧非常倚重,有大事总是先和荀彧商量,曹操外出征战,一般都是由荀彧留守,荀彧推荐的人,曹操都予以任用。荀彧在曹操手下的位置,要比诸葛亮前期在刘备手下高出许多。
荀彧憋屈而死,缘于他和曹操的分歧。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董昭等人说,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配备九锡等车马随从仪仗,用来表彰他为国立下的特殊功勋。这些人把这件事拿来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曹操本来兴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宁国家,他应当秉承忠贞的诚意,谨守退让的笃实品格。君子应当从德义上爱人,而不是像你们现在所倡议的这样。曹操从此内心里对荀彧很不满意。正赶上讨伐孙拳,曹操就把荀彧调到谯县劳军,乘机把他留在了军中。曹操进军到濡须口,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因为忧惧而死,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
曹操对荀彧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荀彧对曹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只因为没有看出曹操想逐步当皇帝的心思,违拗了曹操的心思,最终“忧郁而死”,实在让人唏嘘!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