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项羽和刘邦的关系 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

时间:2017-10-14 11:35:49  

  如果将项羽这唯一的“一哭”和刘邦的哭祭义帝、哭祭项羽这“两哭”做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羽是为情而哭:项羽败亡之前,只与美人虞姬哭泣而别,表现了西楚霸王柔情万种的另一面。因为项羽和虞姬此别乃生死之别,从此,霸王出逃,虞姬自杀,永无相聚之日。

  为了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刘邦“二哭”,并非出自伤心难过。无论是义帝,还是项羽,他们的死关刘邦何事?而刘邦的哭祭,纯粹是一场正治作秀罢了。

  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

乌江自刎

  乌江自刎(图)

  即照本文看来,此乌江毕竟临江。把此乌江当成贵州之乌江,自是天大的笑话,然项羽“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又作何讲呢?各抒己见,盼读者自辨。

  话说当年楚汉相争时期,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遭垓下兵败后溃退乌江,乃至在四面楚歌中引刀自刎,结束了一代英雄的短暂一生。这是民间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传诵至今的历史故事。现在,我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名为乌江的一方水土,经常地而且又是经久地被人们弄错了。殊不知乌江乃是安徽省的一座小镇的称谓,并不是某条河流的名称。于是一起令人为之遗憾的、以讹传讹的谬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了。

  如若不信,则请看看某些媒体在论及这一历史事件时对“乌江”此一称谓所作出的如下种种描述:其一,2004年6月问,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旅游风向标》小专栏里,主持人刘仪伟在谈到项羽自刎处时,居然将这个乌江小镇水斏是贵州省的那条有名的大河,当年的项羽竟然跑到贵州去自刎了,显然这是一个贻笑大方的错误;当然,主要责任不在刘先生而在栏目的编辑者,因为他是照本宣科的。其二,2006年5月间,央视三套重播侯耀文与其老搭挡石富宽的一段相声,在描述项羽溃逃的状况时,侯先生口出如下一句台词:“前有乌江挡道,后有汉兵追杀。”显然,相声的作者也是把乌江当成一条河流了。其三,近日在《随笔》2006年第二期上有幸读到章明先生的一篇题为《读“高祖还乡”的联想》的文章,在第四段末尾处有如下一行文字:“……最后项羽在垓下决战中大败,身负重伤,有人劝他东渡乌江逃脱……”从“东渡乌江”这样的行文语气上来看,章先生也是按流传的说法把乌江当成一条河流了。此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同的谬误版本一直延续传开下来,只是笔者没有看到罢了。

  从以上三个实例来看,显然这是历史地理常识上的一件以讹传讹的典型谬误事例。虽然这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且也不知谬误的源头始于何时何处,但为了免于这个谬误继续流传下去而误导青少年读者,我愿借此机会在这里做一次“正本清源”的工作。

  话要从头说起。安徽省东南端濒临长江西侧并与江苏接壤之处,有一古城,秦制历阳,古谓和州,今称和县。据《南畿志》载:“历阳本秦县,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即此。”因项羽尊范增为亚父,故将历阳城池命名为亚父城。当年李白的一首七绝《望天门山》和刘禹锡和州剌史任上的一篇绝唱《陋室铭》,曾为此小城增色不浅。由该县北门出城约行二十公里,即可抵达隶属该县的一座名为乌江的古镇。古镇紧靠长江西岸,一条东西向的支流穿越其北端,名日驻马河,河上有一小桥,桥的中部即为皖苏两省的交界处。古镇的南侧有一小山,名为凤凰山,山上有一古老祠堂,即蜚声遐迩的西楚霸王灵祠,自唐而降,人民依时祭祀,千年香火不断。小小的乌江古镇即因系两千多年前项羽魂归之所而在当地留下了一点名声。

  “乌江”这个地名首见于史册乃系太史公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败垓下后“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由此可见,“乌江”这个称谓就很容易被后人误认为是一条河流了。又据典籍载,乌江这个地方秦制乌江亭,西晋置县,宋明后废县为镇而至今。此外,全国地名冠以“乌江”的则有数处,诸如贵州省遵义市濒临乌江(一条有名的长江支流)的乌江镇,甘肃省张掖市的乌江堡和江西省吉安市的乌江圩等等,可能缘于此,有的人就会犯了将此一“乌江”当成彼一“乌江”这样的错误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