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啊,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柳宗元可谓是家破人亡,他才三十多岁就浑身是病,记忆力也严重衰退。
即便如此,柳宗元依旧在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依旧处处为他人着想。
小时候,为他人着想是一个大大的泡泡,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长大后,为他人着想是一道长长的彩虹,改革弊正、中兴大唐;
而现在,为他人着想是一声幽幽的叹息,繁衍后代、延续香火。
他的妻子难产死后,他一生没有再娶,他们夫妻感情甚笃,他觉得再娶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把自己当儿子一样对待的老丈人。
可是他又不能没有后代,他做梦都能梦到他们家的墓园无人看守,上面长满了杂草,而那些牛呀羊呀在墓园里践踏,怎么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先人呢?
在唐朝,贵族是不允许和普通百姓通婚的,这不尴不尬的贵族身份呀,有什么用!
为了不让柳家绝后,他先后和两位身份低微的女子同居过,第一位为她留下一个女儿,那个十岁的女孩儿跟随他到永州没多久就夭折了,第二位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柳宗元觉得没有给她们任何名分对不起她们,就写文章很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
除了这些,他还要为这里的老百姓着想。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实拳,但毕竟还是永州司马。
永州看着风景很美吧?池塘遍布、荷叶田田,其实里面不是虫子就是毒蛇。
柳宗元看到一个姓蒋的捕蛇人,非常诧异,这些毒蛇别说去捕它们,平常躲都躲不及啊!
可是蒋氏告诉他,毒蛇虽毒,可是它可以治很多病,可以拿这个来抵税。所以尽管自己的祖父、父亲都是被毒死的,他仍然选择留在这里,至少他比那些为了躲避赋税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邻居还好一些。
柳宗元忍不住悲叹:
孔子曰:“苛正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捕蛇者说》)
是的,我没有拳力,我不受重用,我现在沦落到只能考虑传宗接代的事了,可是我还是要发出我的声音,希望朝廷能够听到,这样,我才能对得起我的良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还是要报之以歌吧?
结果他收到了一位朋友的信,那位朋友说:
如果世界以痛吻你,你一定要嗷嗷叫!
他终于要出场了,那个比刘禹锡更“二”的朋友。
04
说他是朋友,那是因为他和柳宗元在文学上很有共同语言。
他俩都很反对现在的文风,骈文过分讲究形式美了,你看那先秦散文,才是真正的以内容取胜。
于是,他们提倡“古文运动”并亲自实践,不曾想,一不小心开创了一个文学新时代,他们比肩而列“唐宋八大家”。
这个朋友,就是——韩愈。
那时他们两个还有刘禹锡都在礼部做员外郎,平时聊聊诗歌、文章什么的,非常愉快,可是忽然有一天韩愈被贬人到了遥远的阳山(今广东阳山),韩愈就开始怀疑他俩。
他们正见不同,韩愈最讨厌王叔文,觉得这个人就是靠耍阴谋上位的小人。他怀疑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把他对王叔文有偏见的话传了出去,以至于皇帝找了个茬把他贬走了。
要是别人,绝不会把这种猜疑水旜来,有可能将来找个机会狠狠地报复一下,可是韩愈,他才不,他不仅说,还把心里的猜疑写成诗送给刘柳二位。
当刘禹锡和柳宗元看到那句“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都气乐了,这世上怎么还会有这么逗的人!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韩愈的座右铭本来就是四个字:不平则鸣。
韩愈的人生轨迹,和柳宗元正好是相反的。此时的韩愈,正在京城施展手脚,准备实现他的人生抱负,可是现在他忽然给柳宗元寄来一首诗,表示自己交错了朋友,把柳宗元责备了一番。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