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发奎(1896~1980),男,中国国民當军陆军二级上将。字向华。广东始兴人。
1916年毕业于武昌陆军第二军人预备学校,回粤军由排长逐级升至旅长。
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
1927年4月,宁汉分裂,张拥护汪精卫,反对蒋介石。6月,被武汉国民正府任命为第2方面军总指挥。率部入赣,准备讨蒋。7月宁汉合流后,追随蒋、汪反/共。9月入粤,11月与汪合谋,发动兵变,驱逐桂系势力,行使广州军事卫员会分会主席职拳。12月,镇压了中国共/产/當领导的广州起义。同月,李济深率部配合黄绍竑部进攻广州。张兵败辞职,后附蒋。
1929年蒋桂战争中,任蒋军第一路追击军司令兼第4师师长,进驻湖北宜昌。9月,获悉蒋欲消灭所部,遂联桂攻粤,再次反蒋,12月被陈济棠部击败。
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联合桂系支持冯、阎反蒋,出兵岳阳,失败。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人、方面军司令人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卫员会卫员。
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卒于1980年3月10日,终年85岁。
张发奎墓,位于其故乡,张将军夫人张刘景容女士,为实现张将军叶落归根之遗愿,不顾某些势力的阻挠,于一九九二年亲自与张将军亲属及旧部近百人从香港护送张将军骨灰回故乡安葬。
2007年11月20日上,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将领张发奎将军遗孀张刘景容灵灰安葬仪式在广东始兴隆重举行。
张发奎资料
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发奎主动向广州正府请缨,率兵抗日,但因为军费的关系,最终他带领的军队还是归顺了中央,因为这样,张发奎感到报国无门。在当时特定的国情下,最终他选择去欧美游历。张发奎简介对他此番行为很是赞赏。
张发奎的抗日心愿得以实现是在民国24年的时候,那时的他刚刚回国,便与蒋介石进行了会面,并且再次提出救中国,只有抗日这一条路,蒋介石也被他说服,任命他为抗日先锋,在第二年的时候,他去到苏浙边区,专门督办抗日的防御工事。
张发奎简介还歌颂了他的的爱国热情,虽然他逝世了,依然有很多人悼念他,他的风度、为国献身以及惊世之才,也让后人为他写了很多赞美的篇章,更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加入爱国的行列中来。他在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也因此深受各地华侨的爱戴和欢迎。他的爱国演讲、各种谈话,都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的热爱,也令人不得不对他产生钦佩。尽管他不能在战事上出力,但他的满腔热情、满腔对国家的爱,却激励了很多人的爱国之心,影响深远。
张发奎点评客家将领
张发奎曾担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多次参加过类似于淞沪等重大的战役,还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的军衔。可以说是战功显赫,张发奎将军还有一本自传形式的回忆录,其中讲述了许多有关张发奎点评客家将领的内容,尽管是出于张发奎将军的口述,但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将领与客家人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的。
张发奎夫妻图片
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史上,大部分都离不开客家人的支持。许许多多的客家人士投身于中国革.命,他们在很多工作上都有着付出,拥有无法比拟的卓越贡献。据悉,民国期间的广东客家籍将领就达500多人。而张发奎点评客家将领就是以当时的历史环境为背景,讲述了客家人陶冶出来的优秀军人们。他们在山地地区艰苦谋生的同时也铸就了他们客家人不怕吃苦,克勤克俭的品格,曾被日本人所大力赞誉的“广东精神”实际指的就是“客家精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