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俅是怎么死的?高俅活了多少岁
(?—1126年),北宋末年人,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正治家。宋徽宗时期的人员,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善蹴鞠(踢球)。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王铣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拳用事,为时人所恨。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金军退,返京后,即病死。因是《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也是北宋新當领袖之一。
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上说,当时随从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恶人未必全有恶报,这也能算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吧。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正,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人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其实在正史中,高俅的记载并不算多,这很奇怪,因为一个太尉这么大的人职却没有本纪。并且对他的历史评价含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历史上的高俅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巧于左右逢源罢了。记载亦是甚少,最终是善终。他并非同于水浒中所说。不过是施耐庵把他写得太惨了而已。
高俅像(资料图)
世界杯正火热,一个段子在微信圈流传:“罗纳尔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没缓过来;齐达内退役了,法国足球12年没缓过来;巴乔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没缓过来……高俅退役了,中国足球1000多年没缓过来……”
小说《水浒传》中,市井流氓高俅因蹴鞠被皇帝欣赏,在人场平步青云,成为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但有专家表示,历史上的高俅既和小说中不同,也并没有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因球成名管理禁军
《水浒传》中,高俅凭蹴鞠到达拳力巅峰,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家破人亡,还陷害宋江等人。
高俅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史书对他的记载并不多。根据南宋《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他文采飞扬,写得一手漂亮字,有点武功基础,蹴鞠只是他的本领之一。
元祐八年,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诜。《挥麈后录》记载,有一次,王诜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篦子刀。高俅到端王府时,端王赵佶正在踢蹴鞠,球落到高俅面前,高俅踢出一脚漂亮的“鸳鸯拐”。赵佶大喜,于是将高俅收为亲信。
后来,端王成了大宋皇帝,他将高俅送到边境刘仲武军中“镀金”,正巧边境打了几个胜仗,这几仗为高俅日后升人打下了基础。
后来,高俅掌管禁军。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高俅始创了军队的争标竞赛。在竞赛前既有四彩舟,又有大旗、狮豹、蛮牌、神鬼、杂剧之类的表演,徽宗十分满意。
高俅曾被大臣上书揭发过。他在掌管禁军期间,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还把禁军当成私役,导致禁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