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燕昭王又遇到了出使本国的乐毅,燕昭王听说乐毅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人,于是便极力劝说他留下。乐毅被燕昭王的诚意打动,留在了燕国,燕昭王便随即任乐毅为亚卿,将国家大事和兵拳交付给了乐毅。
于是,便有了后来乐毅率领弱燕的军队,联合各个诸侯一起对付齐国。最后竟然将齐国攻取下,要知道齐国曾经败秦破楚,一度成为了与秦国比肩的大国,而这样强大的齐国被乐毅率领的联军打败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乐毅的军事能力。
乐毅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有两件事,一是辅佐燕昭王将燕国变得强大,另一件事是统帅五国联军伐齐。这也许是诸葛亮推崇他的原因。诸葛亮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那么管仲和乐毅什么关系?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春秋时代的正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论语》、《史记》、《管子》、《左传》、《管仲传》等都有大量关于管仲的记载。
在真实的历史上,管仲和乐毅的关系不大,管仲是齐国的丞相,管仲可谓通才,其名言“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影响至今,而关于他的典故“管鲍之交”,更是一度传为了千古佳话。
乐毅是燕国的将领,二人并直接的联系。诸葛亮在文章里提到二人,只是将自己比作此二人而已,表达了诸葛亮对这二人的敬佩和欣赏,说明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