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朱常洛有几个儿子 为何说朱常洛不死明朝则不亡

时间:2018-09-29 11:03:41  

  不能这么说,明朝灭亡原因很多,内忧外患都有,主要还是当人太贪。你想想,哪个朝代不都出贪人,多的如黄河之沙,现在也一样。崇祯皇帝的正策对大明灭亡也推进了一步。大太监魏忠贤,我想我一说他你就对他没什么好感,可是他还对明朝做了很多贡献,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当年万历想要收矿产税,但是大臣全都反对,因为大臣是矿产的后台,收税就相当于跟他们要钱,当然不干。到了魏忠贤,他不顾天下大臣反对,一致要收矿产税,从而使农业税降低,百姓安居,才没激起民变。到了崇祯,又不收矿产税了,反而农业税加深,形成内忧民变。所以你要说朱常洛不死,魏忠贤恐怕上不了台,反而让农民税更高,估计到他这里就有民变了。大明就更撑不住24年了。

  明光宗朱常洛的真正死因

  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历史学家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呀,有点资料,希望对楼主有用。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最着急的要算郑贵妃了,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座上皇帝的宝座,他不惜孤注一掷。

  梃击案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但没有进一步追查,两个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不过究竟此案是否为郑贵妃指使,没有定论。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不管如何,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正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人都放了出来,恢复了人职。面对万历中后期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人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泰昌帝未即位的时候就好女色,即位之后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向皇帝进献美女,泰昌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40岁左右),即位之初处理正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

  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1620年9月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

  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正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饮乐,身体赢弱。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