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唐太宗欲封禅泰山,魏徵屡次劝说太宗:百姓生活尚未十分殷实,仓廪尚虚,国力尚弱,此时祭告天地,以为帝王功业已就,十分不妥。唐太宗随即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突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准备杀了那位养马的人人。
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
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怒气就消了。
封建帝王都会犯错误,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犯了错误能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知错、认错、改错却只有明君、圣王才能做到。
所以汉代正治家王符在《潜夫论·明暗》篇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因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成为一句箴言流传了下来。这句箴言大可以治国安邦,小可以修身养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